本书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这一主题,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释,进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融会贯通多种资源方法论的原则下,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理论资源,描绘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现实图景,并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言说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基本方略。
本书研究了学习成果评价的理念、内涵、标准、方法、组织实施过程和成效;从国家、高校和专业三个层面梳理了OECD、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外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成果整体质量和专业学习成果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构建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的意义、方法和路径;通过对国内外学习成果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与教育部评估中心管理人员、国外质量保障机构管理人员、高校教务部门管理人员和评估认证专家共12次专门访谈,确定了可以有效评价的学习成果组成了学习成果内涵体系。
《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与实践》重点阐述大学生自我管理相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思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本书分别从树立自我管理观念、培育自我管理品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崇尚自我管理实践、增强自我管理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阐述自我管理思想、自我管理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并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较为系统的将一直倡导的完整大学生活理念进行了阐述,在本书中从学生、教师、管理者三个角度对理念的理解进行了分析。学生篇,阐述了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践行核心价值观,确定职业规划,掌握复合交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专业动手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领导力培养,培养人文和艺术素养以及打造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教师篇,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修订课程体系,教材改革的方向,大学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要点,在线教育技术与
本书介绍了信息化赋能教育管理的前景与机遇,阐述了教育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探讨了数据分析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分析了学生教育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讨论了信息化在学生教育管理各环节的具体实践。书中不仅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学生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及日常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本书展示了信息化赋能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面貌。本书可供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等参考与借鉴。
在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当下,大学高层次人才因拥有较强的学术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而成为全球竞逐的焦点。基于此,本书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为鉴,探讨国家、市场、组织要素对人才流动的重要作用;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历程中总结经验,归纳人才流动的制度性变迁动力;从声望、绩效等市场因素的影响中,提炼人才流动的市场性变迁动力;并最终为谋求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优化之路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本书的出版旨在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破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的体制
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玄妙关系被比喻为黑箱,如何破解这个黑箱密码,构建优质导生互动关系,对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引入自我主导理论和学习伙伴模型,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在研究生和导师互动的情景中,研究生个体发展质量的内涵、过程和机制。这对全面认识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深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在政府-市场-社会-大学的四分框架下探讨大学治理的社会参与问题。首先从社会参与的三个维度和六个层面对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概念进行可操作化定义,接着分析了美国、法国和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又对美国一所公立大学社会参与的治理现实进行了个案剖析,然后比较了美、法、中三国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发生类型和发展规律,最后对公立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发展趋势、基本特点和价值意蕴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中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提供参考。
本书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慕课配套教材。本书包括创新思维、创业思维、价值思维、问题思维、行动指导五篇,介绍了创新概述、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训练工具、创业概述、创业思维、创业思维训练工具、问题思维、问题思维流程、问题思维训练工具、价值思维与价值转化、精益创业、价值思维训练工具、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呈现方式等内容。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士的自学用书。
1.书稿主要内容:书稿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法律本体认知,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学理论解释法律的历史发展、本质、特征、作用及运行模式。第二编为国家法治理论,主要讲述中国法治文明的道路历程、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创新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制度保障。第三编为个人法治素养,主要是基于生活实践阐述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的内涵和实践。 2.书稿主要价值:第一,德法共育的育人价值。书稿充分体现德法结合的理念和方法,以法律知识为视角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