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文化隐喻在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检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以三位改变人们思想的英国地质学家及其作品(托马斯·伯内特《地球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地球理论》,查尔斯·莱尔《地质学原理》)中的隐喻为主线,探讨了时间的循环性(包括宇宙周期和重复现象)和方向性(地质事件作为历史的独特部分)问题,同时揭示了隐喻的深远影响,即激发了赫顿和莱尔对“深时”的发现。 由此,作者证明了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是与文化有机统一、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对于破除“科学迷信”“唯科学主义”这些错误观念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凹凸棒石矿物为稠化剂的磨损自修复型润滑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与机理。主要内容包括: 天然凹凸棒石的结构、性质及其摩擦学应用,矿物粉体的细化、活化、热处理与表面有机改性工艺与评价,以表面改性凹凸棒石粉体为稠化剂的矿物润滑脂制备工艺、理化性质及摩擦学性能,典型固体润滑剂、油溶性抗磨剂、凹凸棒石矿物粉体、纳米金属颗粒及其复配对矿物润滑脂摩擦学行为、自修复层微观结构及减摩自修复机理的影响规律。本书对层状硅酸盐矿物减摩自修复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可
岩石磁学是一门物理学与地质学交叉的学科,主要利用磁学方法,对地球上各类介质(如岩石、沉积物、土壤、粉尘、地外陨石等)所含磁性矿物的种类、含量、磁畴状态等进行精细刻画,将物理信息进一步转化为相关的地质学信息,从而构建相关的底质、气候以及环境过程。本书分为岩石磁学理论篇和岩石磁学应用篇。首先采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从磁性的源头——能量出发,介绍矿物具有磁性的原因,进一步介绍岩石磁学各参数的来龙去脉,以及测量各参数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同时介绍几种常见磁性矿物的基本磁学特征。最后综合各磁学参数的
本书以玛湖凹陷风城组为例,在简单梳理碱湖主要特征和玛湖凹陷风城组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古老碱湖沉积中典型矿物发育特征及成因;结合岩相组合特征和各类沉积构造等,恢复了玛湖凹陷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展布;综合对比了玛湖凹陷不同沉积区烃源岩质量差异,提出了碱湖环境下可以发育浅水优质烃源岩;依据有机质含量对浅水区页岩岩相进行划分,对比不同岩相页岩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的差异性;最后,从古产力和保存条件入手,归纳分析了碱湖优质烃源岩的富集机理和形成模式,总结了富有机质页岩的识别特征。<
城市信息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整合了城市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旨在运用基于新信息科学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理解、管理与设计。《城市信息学》由相关领域40余个****的研究团队合力撰写,《城市信息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涵盖城市信息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前沿技术与展望。《城市信息学》分为六大部分:**部分“城市科学的维度”侧重于城市科学演进中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城市系统与应用”讨论了城市信息学在理解、分析和管理各类城市系统中的应用;
国际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科学作家劳伦斯M.克劳斯引领我们探索宇宙中最大的未知问题。科学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是,我不知道。不知道意味着宇宙充满可能性,关于探索和惊奇的可能性。我们对于宇宙学的理解在过去五百年现代科学的进程中已经有所加深,但是许多关于存在的根本性谜题依然存在。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开始的,如果它真的有一个开端的话?它有多大?黑洞的底部有什么?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我们是孤单的吗?时间旅行是有可能的吗?这些谜题定义了科学的前沿,未知的边界。探索边界,就需要对科学已经走了多远有更加深
《矿物材料结构与表征》重点介绍了矿物材料包括元素、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孔结构、热性能、表面与界面在内的不同微观层次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测试方法、矿物材料性能与结构关系的表征应用内容。《矿物材料结构与表征》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矿物材料元素成分组成、离子交换容量的测试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中子技术、同步辐射、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的表征测量技术与应用;矿物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矿物材料颗粒特性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