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在阻止人们做好事?决策究竟受制于哪些因素?扩而大之,为什么世界会变充满痛苦、折磨和谎言,我们如何建造一个亲社会环境,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在这些问题的带动下,作者开始寻找根源。 自私与善良作为在我们内心相互较量,它既会平衡成本与收益,会追求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会受制于情绪和情感做出不同决策,甚至在同伴行为或者群体责任扩散的情况下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作者对人类的决策需求做出细致剖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弱点、局限,更深入地理解人们为什么采取或拒绝亲社会行动,
本书综述了技术效率测度方法和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发展脉络,发现已有文献对内生性空间权重的关注相对不足。借鉴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文献的做法,本书使用控制函数方法刻画空间权重矩阵的内生性,在不同估计框架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三种估计量,并用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这些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和小样本性质,最后将所提出理论方法应用于中国城市级面板数据,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度我国各城市的技术效率水平并把握它们之间的空间溢出模式。
该书基于开放合作视角分析资源型地区经济难题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破解开放难题关键是要加强对外联系,并构建基于合作视角的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路径,同时,利用中国省域层面、城市层面的截面、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资源型区域的开放度与经济发展关系、资源型区域的对外合作进行实证检验。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42号文件《关于支持山西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山西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与京津冀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国家战略,重点对山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案例研究。
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时间如何在工作、家庭照料、学习培训、休闲社交以及睡眠等日常活动之间分配,决定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与生活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人们的时间配置方式,可以准确揭示家庭和个人行为改善生活做出的选择和努力以及受到的制约,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本书基于2017年和2021年两期的时间利用调查数据,通过获得的人们一天24小时所活动的信息,对所有个人活动,不论是市场活动还是非市场活动、工作或闲暇、主要活动还是次要活动,给予全景式展示。
本书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组织绿色发展各方面专家学者对绿色发展前沿问题进行探讨。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和分析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沿习2023年报告的结构,分为总报告、理论探讨、绿色空间、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实践和案例篇等。聚焦氢能源、绿色空间设计、碳市场管理、企业碳管理、数据知识产权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与净零碳排放等。
债券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市场额外信息的供应。 作为债券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核心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产出信息的多少和准确性决定了市场额外信息的供应, 直接影响了债券市场进行定价的整体效率。本书着重以信用评级这一债券市场中介为切入点,分析了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效应,从而确定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从数据事实出发,对中国信用评级虚高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证检验,为减小信用评级虚高的政策出台剔除相应的建议。 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中国信用评级的发展背景与功能、以及
本书分析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的研究,指出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回顾了马克思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思想的创立过程,论述思想产生、形成的必然和可能,通过较为深入的文本分析,阐释该思想的“辩证的决定论”内怀实质,闺述该思想的“理论原则”,明确其属于思想的科学内涵范畴,分析基方法论意义;论述该质想对社会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历史解答”,探讨历史发展规律: 阐明该思想具有巨大的当代价值。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打造经济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本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授基于多年研究成果,从系统论视角,以要素结构功能为基本分析框架,围绕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议题,深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路径,为读者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年,是中国经济从“大分流”之后的落后回到现代经济增长路径进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百年;也是中华民族走出历史低谷,不断前进的一百年;更是中华文明彰显活力和韧性,对世界不断做出贡献的一百年。为更好地学习“四史”,更好地阐释党的百年经济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实践系列讲座”,在此,我们将讲座部分文稿结集成书,以飨读者。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供党史、经济思想等相关专业的读者阅读使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数例等形式阐述了多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本书以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表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同时,由于《资本论》是一个结构完整和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不是简单的数理分析。其中,既有数量关系,也有逻辑关系;既有数理逻辑关系,也有其他形式逻辑关系,更有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辩证逻辑关系。这些复杂的系统的关系,不能全部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的形式准确地表示,因此,本书也对经济变量的质的关系进行简要的考察、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