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ATIC S7-1500 PLC自动化系统集成大量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可用性。借助于西门子新一代框架结构的TIA博途软件,可在统一开放环境下组态开放PLC、人机界面和驱动系统等。统一的数据库使各个系统之间可以轻松快速地进行互连互通,真正达到了控制系统的全集成自动化。 本书以TIA 博途软件V18为基础,介绍了SIMATIC S7-1500产品的硬件、软件的最新功能和应用,例如SIMATIC S7-1500R/H冗余系统、PLCSIM Advanced 仿真
本书是一本帮助PLC工程师提高PLC编程技能的工具书。以西门子S7200SMART为例,分析讲解了PLC的底层资源和应用原理,对编程中经常遇到的循环、符号寻址、指针、字符串、数据表和用户库等应用,均做了模块化编程方法的演示,分析和讲解了在PLC中全局变量M、定时器T和上升沿的使用禁忌以及自定义模块化实现的方法,最终带领读者实现了在小型PLC中实现了只有大中型PLC才有的具有静态变量记忆功能的FB功能,即本书副书名“给SMART插上FB翅膀”所言,使得在SMART中实现模块化编程和标准化
本书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基础,内容上充分体现职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紧扣可编程控制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岗位核心技能,详细讲解了安全用电与操作、可编程控制器硬件、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调试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及自动化行业内企业一线员工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学和培训用书,也可供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编程爱好者学习参考。
《S7-1200PLC编程与应用》结合当前国家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将西门子PLC编程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解析S7-1200系列PLC在工业生产当中的实际应用。本书共8个项目,以实际的任务作为导入,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西门子S7-1200系列PLC及西门子博途(TIA)软件的应用技术:项目1—3讲解了西门子S7-1200系列PLC的硬件结构、选型、编程,以及博途(TIA)软件的使用、程序结构和编程指令;项目4—6讲解了西门子S7-1200系列PLC在博途软件中
本书介绍了导线舞动的工程背景与研究进展;分别针对单导线和多分裂导线,介绍湍流度、风攻角、覆冰厚度、风速、初凝角等因素对气动力参数的影响;介绍导线舞动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求解方法、舞动激发机理现有相关研究;针对不同频率特征的导线模型,基于矩阵摄动法推导出一套全面的舞动稳定准则框架,提出导线舞动稳定的一般准则;介绍气动阻尼、惯性耦合、气动刚度、频率失谐等因素对舞动稳定的影响,介绍舞动响应特征的几种常见计算方法,并分析湍流度、覆冰厚度、初凝角、冰形、风速对舞动响应特征影响;提出各防舞措施,包括双摆防舞器
气体绝缘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是目前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在设备全封闭且不透明的结构限制下,现有检测方法难以对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做出准确判断,存在大量漏报、误报引起的事故,严重制约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此外,现有方法的检测机理未必适用于C5F10O、C4F7N等新型环保气体绝缘设备,庞大的技术空白严重阻碍了输配电装备制造业清洁低碳转型和电力行业绿色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气体组分分析法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通过监测特征产物从而实现设备故障诊断和运行状态检测,为开展气体绝缘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提供了
规划是电网建设改造的龙头。优秀的规划方案既要兼顾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又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006年起,国家电网基于典型供电模式开展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城乡电网建设改造质量和效果,克服了传统建设模式下导致的供电能力不足、可靠性不足以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成效显著。本书在总结典型供电模式在我国城乡电网的实践与应用经验、需求基础上,阐述了典型供电模式提升规划质量的原理、配置原则、分类,以及有别与传统规划方法的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域供电规划思想;分析了我国城乡电网典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发输配变用单向供应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基础、运行机理与功能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应对这些业务需求与技术挑战迫切需要提高电力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电力物联网技术是升级转型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本书从电力物联网的研究背景开启话题,首先介绍了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思路,并阐述了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之后用四章内容重点介绍其感知、通信、平台与应用四层关键技术,包括面向电网设备状态的高性能精准感知与立体化高效传
本书面向介绍行为驱动下的电力系统需求侧灵活性建模分析理论与方法。 全书共9章。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电力系统需求侧灵活性的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及行为因素的影响机制。然后,第2章至第4章分别围绕行为驱动下的需求侧灵活性建模、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影响与效益评价、需求侧灵活性置信容量计算等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考虑"人在环"的电力需求侧灵活性建模及分析框架。进一步,第5章和第6章分别针对集中规划和分散聚合2种典型工程应用场景,给出了信息-物理-社会多域耦合视角下的需求侧灵活性与电力系统集成优化模型。在此之上,
本书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力求体现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是一套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面向企业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认识,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三元件的认识,直流线性电路的基本定律,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一阶RC和RL电路的过渡过程,互感电路,磁路与铁芯线圈。为了便于教学和学习,本书还配有相关的课件、微课、试卷库、习题库、电子教案、课程标准等电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