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现代光学实验 (重点是信息光学实验) 的相关实验课题, 内容涉及激光器参数测量、全息照相和显示、全息光学元件、全息信息存储、全息干涉计量、激光散斑计量、空间滤波与光学信息处理、数字全息、光电子技术等共51个实验,其中部分实验是为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而设计的。
本书主要集中于热物理的数学模型上,注重热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流动、湍流、两相流、传热燃烧的基本数学模型,本书不注重理论的全面性,将每一类问题的最根本、最典型、最有效的一个模型以陈述数学模型的方法给出,避免详细和繁杂的物理过程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外加场作用下复杂热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该部分依然注重热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化,所有问题都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获得数值解,紧密地与所描述的工程问题结合起来,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组织方式,依据矢量分析中的散度、旋度和波动方程等概念形成逻辑主线,分别针对电磁场和电磁波两个大的概念体系展开编写。前五章为矢量分析及静态场,着重建立场的概念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场源关系,即电场与磁场的散度和旋度源。围绕该核心问题,对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相关的边界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求解典型的工程问题进行了阐述。后四章为时变电磁场与电磁波,着重建立波的概念体系,突出无源区域的电磁波作为亥姆霍兹方程的解这一关键点,以寻求不同边界条件下波动方程的求解作为
本书主要诠释固体中电子的运动规律,同时给出晶格振动的分析。运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描述原子结合、晶体结构、能带理论、晶格振动等固体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固体的电学、磁学、热学、光学特性。力求把固体物理的知识体系化、结构化,以薛定谔方程贯穿始终,给出固体物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读者的理解掌握。本书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类本科生核心课程“固体物理基础”的教材,既适用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0年版),遵循“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使用本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选择实验项目,也可以由各个不同学科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本书由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复变函数论部分主要讲解解析函数的微分、积分、幂级数展开、留数定理、保角变换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及解析函数在平面场问题求解中的应用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部分则以数学物理定解问题的求解为主线讲解。主要讲解行波法、分离变量法、保角变换法三种解析方法,运用MATLAB实现行波法达朗贝尔公式的可视化,在讲解经典的分离变量法和保角变换法时结合MATLAB PDE tool完成数值求解,给学生形象的物理图像。最后结合MATLAB编程和简单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有限差分法、
本书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结合多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教学改革经验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物理实验和实验报告活页3个部分。绪论部分系统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测量与误差、数据处理方法等基本基础知识。物理实验部分包含了19个实验, 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内容, 并提供配套实验报告活页。
本书针对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将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实现对学生物理实验技能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智慧的生活观适合国内高校中的非物理专业普通本科教学。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全书共9章,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物理实验基本器具使用、基本物性的测量、基本物理常量的测量、电磁学专题实验、波动光学专题实验和其他专题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内容。全书以物理测量量为主线,突出实验设计思想,强调实验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借鉴和采用相应的国内国际标准与规范,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严谨性与科学性。全书实验内容丰富,为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平台。
本书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配套的教辅图书, 是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 建设的配套图书。作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电磁场与电磁波》 《 MA T L A B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仿真》 , 从而构建了以主教材、 虚拟仿真辅助教材、 习题集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在编写体例上, 本书每章都包括思维导图、 知识点归纳、 主要内容及公式、 重点与难点分析、 典型例题分析、 课后习题详解、 核心 MA T L A B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