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基础知识,解决电磁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本书保持电磁场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拓展性。全书共10章,第1~4章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规律,包括数学基础——矢量分析,宏观电磁现象的总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静态电磁场,均匀平面电磁波的规律——传播、反射与折射;第5~6章介绍传输线基础理论和典型传输线——规则金属波导;第7~10章主要介绍天线与电波传播知识,包括天线基础知识,电波传播基础知识,典型天线在短波通信、
本书内容包括恒定磁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简谐振动和简谐波、波的干涉、波的衍射、光的偏振、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基础等。
本书共五篇十六章,分为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液体的表面性质、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波动光学、光度学、狭义相对论简介、量子物理简介、近代物理技术应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场分布和电磁波传播、辐射的基本规律及特性,以及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应用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三版)》共9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与场论、静电场、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静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导行电磁波和电磁场数值方法简介。《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第三版)》列举了大量例题,每章配有小结、习题和综合性拓展练习题。附录给出了重要的矢量公式、常用数学公式、点电荷密度的δ函数表示,以及量和单位。
本书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结构特点,进行独特的结构化设计,划分为力学、电磁学、振动波动和光学、热学、近代物理学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具体的各个章节和本模块测验题,如力学划分为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力学三章;每个章节包含本章学习要求、知识概要、经典例题、基础训练、拓展提高五部分,其中的学习要求和知识概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重难点知识,经典例题为学生示范解题的典型方法和规范解题过程的书写,基础训练是要求学生重点练习和老师重点评讲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题目,拓展提高部分主要是为热爱
本书将概要性地介绍量子杂质问题和近藤效应的一般理论以及涉及的相关凝聚态理论基础,同时以安德森(Anderson)杂质模型为基本模型,来展示量子点系统的近藤物理的基本规律。求解开放量子系统的级联运动方程组方法以及单量子点系统、双量子点系统和三量子点系统的近藤效应及其关联的量子输运特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还将介绍关于这些模型问题的前沿研究。
本书面向“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组织内容,以基本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为基础,系统论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正交坐标系和矢量分析,为后续章节奠定数学知识基础;第2章介绍静电场与恒定电场,详细论述了基本电场方程、电场边界条件、电偶极子、电容、电场能量及电场力等;第3章介绍恒定磁场,详细论述了基本磁场方程、磁场边界条件、矢量磁位、电感、磁场能量及磁场力等;第4章介绍静态场的边值问题及其解法,详细论述了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限差分法及其应用等;第5章介绍时变电磁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兰州大学国家级“一流课程”使用教材。全书共分7章,从矢量分析与场论入手,着重讨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内容,包括矢量分析、静电场、稳恒电场与磁场、静态场边值问题的解法、时变电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等内容。书末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和附录(三种常用坐标系下涉及的场论公式、重要的矢量恒等式、希腊字母表、常用保角变换对照表等)。本书具有“一石三鸟”的功效。具体使用中,可
本书主要内容有: 质点运动学与动力学、刚体的定轴转动、流体力学基础、液体的表面现象、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电流、稳恒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激光、放射性核物理及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