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北极》是一部讲述北极见闻、普及北极知识的科普图文书。超多独家照片,超多令人震撼的场面,有趣、紧张、兴奋的探险之旅。《科学》杂志专栏作家倾力打造,一起探索人类与自然相遇的地方,解开北极的生命科学密码。
本专著以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为出发点,参考国内外现有观测(监测)指标体系,确立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在自然资源要素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模块化等构建方法,建立了由36个归类模块、6个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系统和若干个赋能模块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大气-地表-地下多层次,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网,获取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以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评价和利用。
1
大气边界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表、直接受下垫面动力和热力作用、充满了湍流运动的气层。地球大气系统与地球表面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是发生在大气边界层中的重要过程;大气边界层与自由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影响天气气候的重要环节;这些过程都与大气边界层中湍流运动密切相关。由于大气边界层在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下垫面的复杂性和湍流运动的独特性,边界层气象学已经成为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边界层气象学在本学科的本科生课程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基础性的专业课程。
长江上游冰冻圈富集。区域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发生剧烈变化,且对水文、生态、环境和工程等影响日益显著。本书立足长江上游,以冰冻圈要素为核心内容,以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为主线,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新并融合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上游的冰川、冻土、积雪、湖冰等冰冻圈要素的分布及变化,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冰冻圈变化对水文、生态、地表环境与灾害及工程的影响,以及长江上游冰冻圈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等最新进展。
AlGC在写作、绘画、作曲等多个领域达到“类人”表现,这将塑造出更加低成本、高效能的新型数字内容生产方式。以Al出图为例,一张人类专业画师可能要花费数日来完成的画作,现在普通人只需要一串关键词和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本书是一本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的实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I出图工具Midjourney的使用方法。本书从AI图像生成技术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讲解Midjourney的界面操作、功能特点和实战技巧。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练习,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AI图像生成技
本书集成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水文研究团队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监测、机理分析、模型模拟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介绍了黑河流域和青海湖流域多尺度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系统,揭示了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论述了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多尺度过程,阐述了流域与区域尺度生态水文格局与植被响应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介绍四川省地热地质概况、地热资源类型及分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地热资源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典型案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前景等,全面系统总结了四川省各地区、各类型地热资源特征和开发潜力,有利于推动四川地热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生物地磁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本书系统总结了生物地磁学的重要研究进息。内容聚焦地磁场变化影响生物圈的作用过程及规律研究,梳理总结了地磁场极端变化、动物地磁导航行为和机制、生物趋磁性起源与演化、生物响应极端弱磁场机制、生物源磁性纳米矿物及其古地磁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等研究中取得的系列原创性成果。本书涉及的内容具有国际前沿创新性,跨越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兼具广度与深度。研究对象从微生物到动物,研究尺度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研究内容从行为效应到分子机理,研究范畴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