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根据园艺技术专业(都市园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要求编写。对接X证书《设施蔬菜生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施蔬菜育苗部分,由校企合作开发完成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课程教学内容编排以生产过程为主线,按照工厂化育苗的难易程度,主要包括认识工厂化育苗、工厂化育苗设施设备、工厂化育苗技术流程、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花卉工厂化育苗技术、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其他工厂化育苗技术、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种苗厂规划与商品苗经营与管理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融合
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农业推广沟通、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农业推广人员与管理等。
本书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概述、农业创新与扩散、农业生产者的行为改变、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序与方法、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选择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与咨询、农业技术推广试验与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信息与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与人员、农业技术推广写作与演讲、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评价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与方法共计12个学习项目。
本书主要面向“新农科”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农科类专业教学中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标准化的理论与应用需求,以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甘蔗、茶叶、苹果、肉类、鸡蛋、牛奶等我国重要农产品为实验对象,编写其感官特性、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等环节涉及的标准化检测与评价方法。同时,设计了涵盖上述各方面的综合性农业标准化实验,使本书既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又有综合性、研究性实验。
本书共分为八个模块。分别介绍了种子生产与管理的意义、任务、经验及成就,作物品种选育基础知识,作物种子生产基本原理,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种子加工贮藏和种子法规与种子营销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种子生产与管理的意义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管理的经验和成就;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引种;品种选育方法;品种试验与品种审定等。
本教材以无土栽培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采用了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无土栽培实训分为无土栽培设施的类型调查分析、营养液的配制及管理、固体基质的配制及管理、无土育苗与管理、无土栽培设施的建造等6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任务,包含无土栽培类型调查,营养液的配制,固体基质的配置与消毒,无土栽培工厂的规划设计,果菜类、叶菜类和果树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工厂等典型工作任务。
本教材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化学分析部分有溶液、分析化学概论、滴定分析法、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样品的前处理八个项目,仪器分析部分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四个项目。依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特点,每个项目按着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知识学习、知识巩固、技能训练的顺序安排。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检测类、种植类、养殖类、畜牧兽医类、生物类及食品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近专业的
无土栽培技术是利用含有营养溶液的非土壤介质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与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密切结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先进的作物生产实用技术。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的主要优点是能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有效地避免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生产中的病虫害,节约能源、肥力、劳动力,使得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商品价值高。无土栽培技术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它可以在海岛、石山、戈壁滩、南极、北极、摩天大楼中以及一切不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作物生产。无土栽培从出现至今有140多年的发展历程,
《作物栽培》教材分栽培基础和栽培项目两个部分。栽培基础部分介绍了作物概述、种植制度和作物栽培的主要环节等内容。栽培项目部分介绍了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甘薯、甘蔗和甜菜等作物的栽培技术。每一项目包括基本知识、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模块。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包括具体要求、操作步骤、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每一个项目后面编有阅读材料、观察与实验、思考与讨论、信息收集与整理、表达与交流等栏目,既适合教师“教”。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视
全书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作物学实验,第二部分为作物生产实践。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主要农作物类别和形态特征识别、作物器官建成实验技术与方法、作物栽培和产量测定技术与方法和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与方法等4个方面,26个实验项目。主要农作物类别和形态特征识别包括实验一至实验三:作物器官建成实验技术与方法包括实验四至实验七;作物栽培和产量测定技术与方法包括实验八至实验十五;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与方法包括实验十六至实验二十六。第二部分结合我国西南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上采用的“薯玉苕”耕作制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