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图书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展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文化服务在国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从文化服务的角度,探讨图书馆多元文化的特性、多维性与复合化、图书馆物质文化的网络化与数据化、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互补性与融合化、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开放性与一体化、图书馆活动文化的广泛性与时效性等特征;从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知识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保障等多个角度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全面深
本书共分六章:档案展览工作初析、档案展览要素、档案展览场馆建设、档案展览信息化技术应用、档案网上展览、档案展览文学文体。主要内容包括:档案展览工作初探;档案展览活动内容;档案展览活动形式等。
本书为学术文集,论文作者均为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 书稿主要包含四川大学图书馆在内涵式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以及馆员对业务工作的深入思考,对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书稿汇集的论文覆盖四个方面:1. 专题报告,含3篇论文,分别为《CASHL地区中心多元协同服务体系发展研究》《打赢严防严控疫情阻击战,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在行动——四川省高校图书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调研报告》《“红动校园”四川大学构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育人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 业务工作
本书系国际传播研究方面的专著。本书试图借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等历史学家对资本主义世界时期的划分,分析全球话语权秩序更迭的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以及给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怎样的启示和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全书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重点阐释研究缘起、思路、方法、内容和问题。第二章梳理相关理论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界定。第三章梳理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步崛起前后的国际话语构建状况和路径。第四章梳理英国主导国际秩序时期的国际话语权构建。第五章阐述美国如何构建起以制度
本书是关于大众传媒的学术研究译著。大众传媒既可唤起人们回忆往事的兴趣,也可帮助人们储存与回溯记忆。在《传媒与记忆》中,乔安妮·加德汉森通过分析广播电视、流行音乐、明星消费、数字媒体、手机使用中有关记忆与遗忘的典型案例,揭示了大众传媒与记忆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涉及“难忘事件”的媒介表征、参与记忆与遗忘的大众媒介工具、储存记忆的传媒技术,以及传媒产品生产者在型塑人们记忆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全书共8章。前两章介绍记忆研究作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的百年发展史及其与传媒研究的联系,界定了记忆的四种类
新闻媒体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世界各地的公共事务的描绘,在公众应该关注哪些话题并为之采取行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有争议的作用。 本书描述了媒体对我们思考的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媒介议程的来源及其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的心理学解释,以及媒介议程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第三版的新内容是,在扩大了的媒体格局中对议程设置进行讨论,新增了有关网络议程设置的一章,扩展了对议程融合的介绍。此外,也纳入了有关社交媒体及公共事务领域以外的议程设置的材料,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共同创始人唐纳德·肖和戴维·韦弗撰写的
以新闻和新闻业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已经成为传播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学研究的回顾、反思、推进和展望也成为各国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究竟何为新闻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新闻学研究何以形成当前的面貌?新闻学研究应该走向何处?回答上述问题的一种途径是 “重访”经典。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重访”了西方新闻学领域的20余部经典著作,呈现了西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每篇导读兼具“解读”与“评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探索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带
作为当代社会的公民,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前提。新闻评论课,就是引导你朝着走向成熟之路的路标。新闻评论课解决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不足,分析能力欠佳,表达能力有限的课程。本书旨在训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的能力。本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特点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评论实践,告诉学生名家与评论写作的天然联系;独创诗词评论和漫画评论,探索传统新闻评论课程向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评论课程转型之路
本书收录梁启超自1895年至1927年间所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章,共约50余篇。《文集》内容分三个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流亡海外时期以及民国时期。正文部分的每篇文章均有简短的校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正文之前有导读一篇,约5千余字。正文之后附录一篇梁启超办报活动简介(或年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他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奠基人,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等。本书收录了反映他新闻思想的文章近50篇,可作为重要的史料。
这本教材将从日常新闻中的数据搜集和处理开始,普及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的统计学常识,为各领域的记者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和方法;接着,将着重介绍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项目,尤其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可视化项目,详解其数据获取、处理和呈现的过程。
教材将以案例贯穿始终,生动活泼,可操作性强,涵盖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同时也将初步涉及一些对于数据、事实、真相的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