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语法一本通》是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量身打造的英语语法学习指南。本书围绕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系统介绍了9大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的图表,将复杂的词法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此外,书中巧妙地融入皮卡褚原创IP人物,以同龄人的视角展示词法在实际对话中的应用,增强学习趣味性。章节练习部分设计精心,通过填空题、单选题等题型,有效检验学生对词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助力他们扎实基础,轻松攻克词法难关。
本书依托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紧扣《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2019年6月第1版,2022年8月第4印次,其中第1~4章对应课本必修一,第5~8章对应课本必修二,第9~11章对应课本选择性必修一的相应章节),对于中学物理的力学部分的知识内容、逻辑体系做了系统的梳理和丰富的展开。本书风格类似课堂实录,以聊天的形式娓娓道来,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卡点做了巧妙的梳理和解答,以经典习题举例说明高中物理常见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在不使用超纲知识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形象类比和思维点拨。 本
本书是作者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徐世槐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来所积累的论说文等文章的结集,收录其中的有60多篇,涉及到教育、文学、历史等方面。本书分为多个单元:教育论谈、文学评论、史志研究、市井漫笔。文章大致分:理论性论文、经验性论文和其他文章。本书由哲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宏敏写序。本书内容广泛,论点集中,语言浅显、行文流畅、自然通达,可读性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特别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专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书中内容:(1)促进儿童发展的美育建构理论。提炼“看见儿童”美育的基本内涵与特质,辩证看待美育与幼儿发展的关系。(2)促进儿童发展的美育课程建构实践。探索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注重与家庭、幼儿园、社会的紧密联系,让孩子真正能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能够创造美,形成幼儿美育课程体系。(3)促进儿童发展的美育课程案例。建构立体审美教育网络,引领幼儿主体性、创新性、感受力、想象力及其人格的和谐发展。
博士生导学关系属于师生关系的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本研究认为博士生导学关系是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在学术指导、科研训练、立德树人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往关系,包括身份关系、制度关系、协作关系、情感关系等方面。本书稿以理论阐释和历史分析为基础对博士生导学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博士生导学关系在身份、制度、协作、情感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原因,进而尝试建构基于交往理性的博士生导学关系体系,最终提出走向交往理性的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实践路径。
该书对全国71份校长轮岗相关的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对2022名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在全国7个省(市),9个教育集团,对76人次进行访谈,系统研究了中小学校长轮岗实践。研究发现,在政策层面,校长轮岗的特殊性并未受到关注;基于“任期”界定校长轮岗对象,与文件所期待的“优秀”校长存在不一致性;校长轮岗的保障措施对轮岗可持续性推进的保障不足。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校长对轮岗政策的认同整体较高;校长轮岗具有同质性,主要在同区位学校、同类型学校之间流动,与国家从政策期待不符;城市的、示范学校、大规模学校校长
本套图书包含几个板块:思维、语言和英语。 模型以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美国各州共同核心标准(CCSS)中的语言标准为框架,以大陆部编教材和英语母语的早期读写能力训练材料为分析对象,结合文献中的实证研究结论,辅以多位一线教学研发老师的实践经验,梳理了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路径,此外还借助斑马海量的学员操作与作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与优化。 本能力模型同时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定位。因此本能力模型在开发过程中系统地调研并收集了这两方面的背景理论和数据:
《小学语文实践教程(微课版)(思政版)》以微格教学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日的教学实际,主要讲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项技能的概念、类型、构成要素以及各项技能的训练要点,并精选几项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作为重点训练内容,着重突出对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和板书技能的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四种语文学习活动方式,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小学语文实践教程(微课版)(思政版)》根据新课标内容,主要讲解这四种活动板块的学段教学要求、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与内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要素及机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