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由于所谓专业差异产生的育人壁垒,使得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通,使专业教育中始终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效统一。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增强理想信念;拥有家国情怀;发扬人文精神;做好品德修为;追求公平正义;自
本书精选了18个教学案例,涵盖7门生物及人文医学课程,形成具有医学特色、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案例指导。这些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能,展示了不同学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及教学内容,其理念易于推广使用,可以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是研究高校课程思政问题得学术专著,围绕立德树人得重要目标,紧抓“课程思政”得教育热点,从“课程思政”的基础理念内容入手,采用比较分析的视角,力图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阐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本书又对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教学设计、实践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根据当前课程思政实践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书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秉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能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对提升高校育人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高校德育功能论、高校德育内容论、高校德育方法论、高校德育目标论、高校德育价值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价值、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
本书首先,梳理当前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其次,明确课程思政三大机制的相关概念和功能;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载体和环体等维度分别对协同机制、施教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科学构建进行探讨;最后,围绕课程思政三大机制的相互作用和耦合优化进行了分析。
本书围绕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创新主题展开研究。全书共分为七章,介绍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现状以及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创新的整合路径。
为什么精心准备的班会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什么学生课上热热闹闹、课后却没有什么行动? 什么样的班会学生喜欢,效果又好? 如何把“梦想”这样的主题上得实实在在? 怎样在“适应新学校”诸如此类老生常谈的主题上进行创新设计? …………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本书中找到。 本书收录的28个课例,都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全部课例都曾经在不同层次的三个班级实施,经过了“实战”考验,效果良好,丰富有趣的活动、动人的故事深受学生喜欢。
本书锚定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场景体验、思创融通、专创融合、科教融汇等概念内涵界定、认知特点把握和实践动能发挥,多视角诠释中国文化游习的古今通义中西通理特质,并依此凸显知行合一理念与学以致用宗旨,着力探索体验式、融合式、创新型育人模式和实践路径。著作集中呈现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连接未来的阶梯体验认知的模式融合构建的路径和知行合一的磨砺五章内容,深层次剖析了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所依附的文化内核,通过个性化的学思践悟,循序渐进地构建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熔炼中国文化游习的精神内核、研学新知和实用价
词条虽是短小的历史记忆,但却浓缩了很多的智慧和力量。一位历史学家讲:“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清华大学是一所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大学,这源自她的不断创造,也源自她的持续传承。清华词条是对清华文化的一种创造凝练方式,也是一种易于传承传播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