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小区的院子里看到家长在掐着表为孩子数着跳绳的个数“98、99、1000!”“宝贝加油,再坚持一下”彼时的跳绳已经列入孩子的中考体育科目。随后2022北京冬奥会,谷爱凌的出现再次掀起了青少年投身体育运动的高潮。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如何摆正运动和学习的关系,如何用运动来疗愈孩子的心理问题,是该找个严厉的专业老师还是该找个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练到一段时间不想练了怎么办?是深耕还是及时换赛道?女孩子要像男孩一样培养运动爱好吗?把体育事当爱好还是走专业?练体育容易就业吗?孩子追
本书是深圳市宝安区“薪火计划”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的重要成果。2019 年,宝安区教育局以打造一批具有“一流教育视野、一流教学能力和一流研究能力”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名师队伍为目标,联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在课题组导师团队的倾力指导下,“薪火计划”学员教师从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提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策略创新、板书和作业设计、教研机制创新方面展开了系列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撰写了数十篇高质量论文。本论文集能够
在不同历史时期, 西方大学学术职业呈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是由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理性主题规定的: 古希腊大学学术职业由理论理性规定 ; 中世纪大学学术职业由实践理性规定 ; 近代大学学术职业由创造理性规定 ; 现代大学学术职业由技术理性规定 ; 后现代大学学术职业由非理性规定。总的来看, 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大学教学追求传统理性、现代大学教学追求技术理性、后现代大学教学追求非理性。可见, 一部西方大学学术职业史是一部西方大学寻求传统理性、技术理性和非理性的平衡历史。由于西方固有的主客二
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教育理想到教育落地”主要介绍了生涯教育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探讨了在我国开展生涯教育的挑战及现实意义,以及长期主义视角下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第二章“生涯教育的探索”记录了学校在过去几年中对生涯教育的探索历程、收获和反思。第三章“校内课程体系打造”全面介绍了课程的设计背景、课程目标、理论基础、课程框架和课程评价。第四章“生涯支持系统的建立”记录了学校如何构建了由专业师资、家长、社会资源共同组成的生涯支持系统。第五章展示了校内生涯课程的学生评估数据、展望和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一书以贯彻落实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中“文化意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其中第一部分重点是对国家教育政策和新课标理念的阐述、第二部分重点围绕“文化意识”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学术综述、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高中英语教师,通过本书前两部分对于政策、理论、概念等的分析和阐释,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理念、方法和评价方式,为高中英语教师们提供践
本书对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改革历程和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目前的招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国外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发展历史悠久,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稳定的模式,相比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为此,本书就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几大要素:招生计划、报名条件、报名材料和选拔录取等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为我国高校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的改革提供建议。
在国家“双创”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推进该战略意义重大。据人社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约2500万,其中约1500万是高校毕业生。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自主创业率(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大学生经过大学教育所养成的创新能力,使创业及创业成功的过程转化为新的创新过程,大学生创业正成为“双创”战略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概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和职场需求。本书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内容涵盖了就业现状分析、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心理咨询与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跨文化就业、创业精神培养、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智力、职业沟通以及职业发展支持系统等方面,并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实践指导。本书可作为
本书以“能力本位、问题导向、精准指导”为原则,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性、指导性、战略性问题展开研究,围绕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采取行动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嵌套的模式编写而成。本书分为14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创新思维与创新理论、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和创业精神、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创业资源、创业融资、创办新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企业战略管理。本书体例新颖,突出实践环节,实用性强,包含了项目导读、实训目标、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