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砂箱构造物理模拟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为基础,通过对物质特性、变形速率、构造-剥蚀-沉积作用、走滑剪切和底辟构造等基本模型边界条件进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相似性原理开展从自然界原型到物理实验模型之间的对比研究,系统揭示典型浅表构造作用过程对含油气盆地典型构造变形过程及其变形特征的控制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弧形走滑剪切和底辟构造作用对青藏高原东缘盆-山体系和莺歌海盆地含油气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典型流域的冻土水文变化模拟与分析》以黑河上游和雅鲁藏布江上游流域为青藏高原北、南两个典型研究流域,基于分布式模型GBEHM模拟分析了过去30年气候变化下两个流域冻土变化与水文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流域冻土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50年气候情景下两个流域的冻土水文变化。此外,《青藏高原典型流域的冻土水文变化模拟与分析》针对地形变化复杂,站点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发展了新的降水空间分布估计方法,可为从事高原山区冻土水文研究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人类生活于地平面之上,但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向上,人类冲出大气层来到宇宙空间;向下,人类通过地质研究探寻地球的变迁与演化。翻开这张长卷,纵览人类基于地心之上的探索足迹吧! 本书从纵向维度介绍了人类以地面为起点,向上、向下求索的足迹与成就,内容涵盖了地球地质研究、地面建设、大气层空间建设、大气层外空间建设等众多方面。图书的画面丰富、知识有趣,层层相关、层层递进。 本书适合对宇宙科学、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大众群体特别是青少年阅读。
数千年来,星空似乎是永恒的,然而随着时光的变幻,关于星空的神话传说几经演变,最终发展成现代的八十八星座体系。如今,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借助星星进行定位和授时,古老的星座正在逐渐失去它们原有的实用性功能,但星座对于我们的意义远不止此。星空中有着诗意的神话、深邃的历史和无限的遐想,星座能够带给我们了解不同时代和文明的星空的乐趣。它在我们与古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引领我们回首人类文明的过往。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采用星座家族的分组方式,将全天星座分为大熊家族、黄道家族、英仙家族、武仙家族、猎户家族、
我国海洋大地测量与导航学科及技术发展滞后,海底大地测量基准空白,水下导航定位手段匮乏,难以有效支撑我国日益活跃的海洋活动,更无法保障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这与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和海防建设目标极不相配。本书论述了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水下导航在海洋权益、国家安全、海洋经济及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战略支撑地位,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科技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大地测量基准及海洋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体系建设的发展途径,梳理了海洋大地测量基准与水下导航技术领域的难点问题、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给出了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本书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内括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基本工作,水准仪和水准测量、经纬仪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全站仪和GNSS、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形图阅读与应用、施工放样等。本书适合作为本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农业工程、林学、园林、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给排水、交通工程等专业基础课普通测量学或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测量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
本书内容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介绍了编著者研究团队对城市和乡镇房屋的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以及安居设防与安全鉴定的创新驱动和应用历程。共汇集论文105篇,其中中文论文83篇、英文论文22篇。旨在以其震前、震时、震后系统的科技知识和经验,推进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的应急功效,守望家国安居,大众生活幸福。
本书针对目前在轨SAR卫星的成像特性,结合全球覆盖的观测任务,提出一套适用于全球超大规模SAR卫星正射影像产品研制的数据处理技术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星载SAR区域成像任务规划、星载SAR影像几何定标、星载SAR影像自动匹配、星载SAR影像区域网平差、星载SAR影像正射纠正与更新、星载SAR影像强度一致性处理与镶嵌等。基于这套技术体系,利用我国高分三号卫星全球覆盖的影像数据进行正射影像产品生产,生产实践结果验证了本书所提出技术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稀有、稀土和稀散矿产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三稀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华南是我国三稀资源的重要赋存地,在该地区开展三稀矿产调查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了“华南重点矿集区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项目,通过三年的工作查明了华南主要成矿带三稀矿产资源潜力,并实现了重点矿集区找矿突破、科技理论及技术方法方面的创新。本书是该项目的部分成果,主要介绍了华南幕阜山等地区稀有稀土调查评价和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并介绍了华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技术、环境评价、储量动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