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科研知识储备、科研选题及开展、实验的设计开展、科技论文撰写、从实验室到实际工程、毕业及就业、科研故事,共八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工科研究生科研实践教育的意义、工科研究生科研实践教育现状、国内外同类教材优缺点分析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0》是具有研究性质的、聚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年度报告。报告坚持以“年度”和“质量”为核心主题词,从多角度、多层面反映了2019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报告对201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描述,认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本报告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进行了数据分析;遴选出2019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十大事件;评选兰州大学为年度质量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为2019年度质量人物;全国11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09253份有效问
本书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离岗创业政策在应用型高校的执行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以动力机制分析模型与框架为依据进行问卷编制,通过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深层根源,探索激发教师离岗创业的动力机制,通过内外联动动力激发,解决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本书考察了美国、英国创业型大学和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学者企业家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服务组织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离岗创业在制度设
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典型代表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综合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行为实验法,逐层探讨其职业人格的概念结构、现状特征、生成机理、作用机制及其对注意、记忆、解释等认知过程的影响。本书首次从人格与认知心理层面深入阐释了辅导员为何是,以及何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不仅为辅导员素养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本书的研究视角是产品空间理论,研究主题为现阶段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纺织产业升级问题实质上是纺织产业竞争力可持续提升问题。具体来说,本书将物理学领域的复杂网络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法相结合,利用中国1962—2018年98种纺织产品的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试图揭示纺织产业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且发展后劲乏力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实现纺织产业可持续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纺织产业实现竞争力的可持续提升寻找全新的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为作者多年以来从事东北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合集,共收录论文16篇,分为3编。上编“古代民族与早期国家”,主要考据了孤竹、东胡、山戎等古族的族属关系与地理分布问题,并回顾和总结了学界有关早期国家起源与形成的理论,以及专门梳理了辽西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现状。中编“考古文化与历史遗迹”,着重以玉礼器、墓葬、城址、聚落、古塔等考古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将视野聚焦于东北地区的礼制起源、社会形态、古代建筑和人地关系等问题,并以地方历史遗迹的旅游资源评价为案例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途径予以了
本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大学生生活等各个领域,结合课程思政,就当代大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从思想引领篇、经济文化篇、医疗卫生编、大学生活篇、实践感想篇方面着笔,围绕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进行抽样调查,从思政课的角度,分析现象探究原因提出对策,通过自我教育与教育他人,磨炼心智毅力,深化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对未来之路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书分为五篇,第一篇教学思想指引,第二篇思政融合路径,第三篇专业特色建设,第四篇改革赋能教学,第五篇创新育人思考。具体内容包括:管理学院国际化建设探索研究;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AACSB认证为契机推进商学院战略管理等。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大学学科治理效能提升提出新要求。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是迫切需要提升大学学科治理效能。以提升学科组织知识生产能力为旨归和彰显学科组织自主性为内核的学科组织化也就成为大学学科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选择。进而,在明确学科组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学科组织的方向引领、结构设计、行为范式与外部环境
2021年,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大学牵头成立了省级新工科教育联盟,以充分发挥大学集群效应,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新工科是“四新”建设的排头兵和先锋队,理应主动展示特色、探求突破,实现福建高教的提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本册文集涵盖了福建省有关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的典型经验案例、与新工科建设相关的专业应用案例和各类课程案例等,均为新工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经验,可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界、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参考。我们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