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记录城市保洁人员生活的纪实作品。故事以52岁的农民母亲春香跟着女儿到深圳工作和生活开始。在深圳这样一个著名的超级城市,春香选择成为了一名保洁员。作者作为她的女儿,通过母亲眼睛,开始了解在深圳这座城市为生活打拼的一个群体——老年保洁员/清洁工群体,同时也通过与母亲一起生活,节假日帮她工作,重新理解与故土亲人之间的牵绊,呈现母亲这一代中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本书以母亲为主人公,以她在深圳的保洁员工作进展推进章节安排,以人物为主要线索,融汇城市文化叙事以及社会学、人类学观察,提供一份关于
小说描述了来自中国的女主人公在英国旅居期间,寄居在当地一户原生的中产家庭的生活日常,和与这个家庭相识相知的过程,随着与当地英国人的相互了解,话题领域也从生活、艺术逐渐深入到了历史和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共同语境下英国和中华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中英文化的交流与润源。
“中外文学对话”系列活动是由鲁迅文化基金会策划并实施的重大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以鲁迅作为连接世界文化的符号,对话其他民族的文学大师,为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与经典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导向与引领作用作出积极贡献。本书收录每一届对话活动中的精彩论文,围绕鲁迅文学等作品,探讨中外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历史,交流双方对中外文化与文学相关个案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更广大的舞台。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出一种解读世界的全新方式,即地理批评,它同时涉及文学理论、文化地理与建筑领域。
本书早先以同样的书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过一个小册子。新编版篇幅扩充一倍有余。这本书主要谈及沈从文这个人和他的文学、思想、文化实践如何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和二十世纪的历史对话,也和今天的现实对话;谈及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贯穿起他生命的内在连续性;也谈及具体的当代作品,讨论沈从文传统在当代文学中的回响。此外,收入《追忆沈虎雏先生》一文,张新颖讲述其与沈从文之子沈虎雏先生围绕沈从文研究而展开的书信往来,为读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附录收入两万多字的访谈——“一个日常的沈从文的读者”,这也是作者张
本书作者斯捷潘·特瓦多赫为波兰作家,曾获颁波兰文学最高奖尼刻奖和其他多个文学大奖。《国王》为作者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已在波兰销售十一万册,并被译成匈牙利语、意大利语、荷兰语、罗马尼亚语、德语和英语。小说叙述一九三七年的波兰,即将被战火吞噬。在拳击台上,雅库布·夏皮罗备受尊敬,他被犹太社区尊为英雄。而在场外,他是犯罪集团的统治者,地下世界的“执法者”,向整个城市输送着恐惧,并从凶杀和恫吓之中攫取回报。他沉醉于奢靡,挥霍无度,所有的乐趣都来自于野蛮和残暴。对于一个想成为冥界国王的人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
史诗作为一种韵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古老而源远流长,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创作出来的崇高叙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与丰碑,是“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东西文化传统中蕴藏着宏富的民族史诗,本书从中精选出流传较广、具有代表性的18部史诗,对它们的人物形象、故事内容、思想主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述论,阐述了它们独特的美学品性,展示了世界各地民族史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引导读者对史诗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古英语梦幻诗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的重要成就,主要有乔叟及乔叟系传统梦幻诗以及以《农夫皮尔斯》为代表的头韵体传统梦幻诗。本书重点研究了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深受乔叟影响的诗人,也就是所谓的乔叟系诗人所创作的梦幻诗。本书对乔叟和乔叟系梦幻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定义,并选取十首乔叟系梦幻诗进行深入研究。对十首梦幻诗的研究遵循了梦幻诗大致的发展顺序,涵盖了15世纪英格兰和苏格兰乔叟系诗人在梦幻诗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这其中大多数诗歌在国内都还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促进国内学者
本书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