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欧美文学跨学科视野”“英国旅行文学研究”“斯拉夫文论的中国之旅”“文学史的对话”“莎剧经典的中国重生”“西方目光下的俄罗斯文化”“中日俄文学关系”等七个方面, 应用跨媒介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空间叙事、后殖民批评、文化批评、影响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 对外国文学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内容涉及但丁、莎士比亚、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经典作家作品的跨学科审视和新的阐释、巴赫金文论的核心话语、东西方文学关系等命题, 体现了对外国文学前沿问题的热切关注。
“讽喻”是欧美文学史上最具原创性、整体性和延续性的核心概念之一,至今仍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与研究。讽喻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彰显着欧美文学的文化底蕴、艺术创新和语言特征。 本书系统考察讽喻传统的孕育与起源、发展与兴盛衰落与复兴,细读《伊利亚特》《奥德赛》《神曲》《鲁滨孙飘流记》《红字》《序曲》《都柏林人》《拍卖第四十九批》等16部经典作品,阐释斐洛、奥古斯丁、柯勒律治、本雅明、保罗·德曼、詹姆逊等13位理论家、批评家的讽喻理论命题,将讽喻传统的理论演进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从讽喻传
《读与被读》是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俄罗斯文学权威学者刘文飞解读评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全新学术随笔集。
本书论及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川端康成、纳博科夫等十一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作者基于对经典文本的精研细读和对作家生平的查究梳理,每篇文章提炼一个焦点并围绕它展开剖析讲评,或钻研人物形象,或探讨文学属性,或谈论思想、生存等严肃话题,或从建筑、颜色等细节解构经典,十一个主题生动、新异、丰富、深刻,纵横开合,蔚为
本书是一本外国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欣教授、石坚教授担任主编,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本论文集本着兼容并蓄、实践创新的学术理念,深入探索外国文学研究,同时将叙事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拓展至各学科领域,沟通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电影等不同形式和领域,含纳叙述学、文学批评、符号学、文类研究、文学欣赏等专业门类,意在传播学术前沿成果,实现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旅行。
这是一部关于小说艺术的随笔作品。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和创作经验,从小说本体论方面书写了自己对小说时空安排、叙述视角与口吻的选择、故事与情节组织、语言运用、细节刻画、开头与结尾的创意、寓意寄托等十几个方面的见解。作者随笔式地评论,对中外、古今经典小说作品进行横向分析、纵向对比,提纲挈领地将小说创作艺术提炼成章,既可以让阅读者理解小说艺术的丰富多彩,也可以让小说初创者在研究经典作品中汲取到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
本书重在从文化伦理视域下来探析新移民女作家小说的特质,聚焦她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所呈现出来的伦理观念、文化立场、审美趣味与思维方式。本书在集中梳理与阐述“文化伦理”的内涵之后,围绕家族伦理、历史伦理、情爱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以及叙事伦理对相关作品进行来分析。在文化交错的全球化背景下,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为我们思考当代文化伦理以及人文思想提供了恰当的脚本,彰显了新移民女作家在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贡献与意义。
著名作家沈嘉禄有关饮食文化的随笔记。精选作者写作生涯中的美食美文四十余篇,通过对美食体验的回忆,表达对父母、亲人、师长、朋友、故乡及普通劳动者的真挚感情;强调家庭和睦、亲朋友爱、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等对于人类在社群或更大范围内生存和融合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言:写美食文章,第一层境界是人与食物的关系,第二境界是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境界是以食物为契机的人与人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是百姓交往和抱团取暖的重要凝聚力,也是宴席上一道最堪回味的人生佳肴。这本文集中的文字,无疑达到了第三境界。
本书稿为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举办的“小说的现状与未来”文学论坛的讨论精要。该论坛共邀请12位优秀的青年作家,包括张悦然、张楚、弋舟、双雪涛、班宇、阿乙、王威廉等,围绕“应该如何认识并面对小说的危机或困境,如何去思考并想象小说艺术的未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汇聚真知灼见,促进当代小说的创作、研究与批评。书稿汇聚的12位作家均为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笔耕多年,其小说创作均具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他们来探讨“小说的现状与未来”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论题,很具代表性。他们结合个人的创作和
本套书汇集了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早期几十位作家的作品,从中节选出关于“漫步”“美食”“独处”“友谊”四个主题的段落。“漫步”一册呼吁我们走出门去,去户外感受自然,也在漫步的过程中静心思考;“友谊”一册讨论友谊的本质,友谊之于人生的重要性等;“独处”一册提醒读者独处和孤独的必要性,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美食”一册向读者介绍了英伦独特的饮食文化,汇集了美食家们对饮食文化的思考。全套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本套书的意义在于为现代忙碌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角度,通过这四个主题去感受自身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晓原教授近年所著的有关科幻作品的评论集,作者在评论中强调了科幻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深入挖掘作品对科学的反思,突显出那些优秀科幻作品蕴含的思想价值。 本书共收录43篇文章,内容包括对著名科幻作品的深度分析、作者为中外著名科幻作品写的序言、对一些科幻影视作品和科幻小说的评论,还特意收入了几篇批评性质的评论,包括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灵魂与大脑:哪个完善得更快?《克拉拉与太阳》:无我机器人的挽歌《失控玩家》:谁更需要担心失控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等精彩文章,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