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分类索引
  •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思想效应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 马克思需要理论及其思想效应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 侯耀文/2024-4-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整个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无产阶级需要的发现、异化需要的扬弃和需要的重新确立的历史科学。其在马克思整个学说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学术价值,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了强大的思想效应,尤其体现在马克思需要理论对资本逻辑下无产阶级异化需要状态的揭示,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持续探索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需要问题提供了理论契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在中国,也发挥出了巨大的理论效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把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要矛

    •   
      ¥34.80¥5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33
  •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课二十讲
  •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承认理论研究
    •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承认理论研究
    • 陈良斌/2024-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依托经典文献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力图在扎实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视域下承认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建构起马克思对于承认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内在逻辑及方法的思想构架,并就马克思对承认理论的重构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维向度展开深度解读和系统思考。同时,本书力图坚持理论与历史的统一,全方位呈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生成的历史镜像,并对当前西方学界提出“回到黑格尔”运动及其衍生的承认理论思潮进行再解释和回应,进而将马克思的承认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略尤其是人类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7
  •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 陈金龙/2024-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基本理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状、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对策。 创新主要表现在:(1)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及特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在关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意义功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巩固和坚定的一般机制、属性多样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影响、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2)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

    •   
      ¥64.80¥10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7
  • 破解数字拜物教: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
    • 破解数字拜物教:数字资本时代拜物教新形式批判
    • 李亚琪/2024-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数字拜物教是随着数字资本时代的发展形成的全新拜物教形式,表征着数字资本时代更为颠倒虚假的社会现实本身。书稿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角度,对数字资本时代的拜物教新形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立足数字资本时代的新动态,阐述数字拜物教的现实表现、具体内涵,展现了现时代人之生存境遇的变化。同时,从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生命政治、数字帝国主义不同维度分析数字拜物教机制运作与资本逻辑统治的内在关系。基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揭示数字拜物教机制遮蔽下的数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自由、平等假象。最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5
  • 马克思民主理论研究
    • 马克思民主理论研究
    • 张婷婷/2024-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聚焦马克思民主观是否自成体系、核心内容及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展开研究,回应了民主与所有制、民主与国家、民主与政党等问题。概括总结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三种解释模式,并系统探讨了学界尚显薄弱的马克思原始民主理论、共产主义民主理论,呈现出马克思民主理论形成的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等多元进路,避免单纯的思想领域的研究和斗争,在强调吸收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中对民主理论予以深化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曲解,政治虚无主义对人民主体作用的虚无等错误思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7
  • 战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1945—1949)
    • 战后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研究(1945—1949)
    • 李颖/2024-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探讨1945-1949年间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生成背景、思想主题、分化与再选择等历史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思潮作出历史评析。 本书认为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知识界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一般性共识是:社会主义是一种在公正平等的价值目标的指引下,以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为手段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学说和理想。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受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推动,知识界掀起了一股探讨或追求社会主义的思想之潮。知识分子们就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政治特征,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与实现手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   
      ¥50.95¥88折扣:5.79折  当前库存:12
  •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研究
    • 林建辉/2024-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主要由目标说服力、内容说服力、主体说服力、方法说服力等基本要素构成,具有非强制性、针对性、集成性、可变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奠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践行力。本书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系统及外部环境,以整体性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思想资源、生成机理、现实境遇、建设路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切入,实现了研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5
  • 空间的资本化:劳动分工及其社会结构重组
    • 空间的资本化:劳动分工及其社会结构重组
    • 丁乙/2024-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多琳·马西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劳动的空间分工为中心线索,针对现代主义、本质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派别的空间观进行批判与反思,从而构建一套对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及数字化更有解释力和批判力的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运用“社会关系”和历史辩证法的研究范式来理解城市与地方,解读空间的资本化现象,展望资本与空间的数字化趋势。本书从劳动的空间分工视角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的空间结构及资本全球化的内在逻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学理支撑。

    •   
      ¥41.40¥6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1978-201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社会阶层理论研究(1978-2017)
    • 张若云/2024-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新社会阶层”作为我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丰富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成为了与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具有同等地位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使新时期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空前具有地扩大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最主要特征。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较,新社会阶层的年龄结构偏低,学历结构偏高,在高新科技、教育科研、创新开发、金融管理等知识密集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新社会阶层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之间有着最为紧密的关联,或可说,新社会阶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操作运行者和推

    •   
      ¥40.80¥6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