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8辑。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被误解的佛教、悉达多的苦与自由、“缘起”的世界、生命流转的秘密、世界是真实的吗、不二与空、安心之道、谁控制了“我”、心的锻炼、生死与涅槃,分别从一个佛学的基本观念或实践切入,如缘起、无我、禅修等,以此形成一张“游园指南图”,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寻找到佛学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这个“思想花园”里值得驻足观看的某些核心景点。作者在讲解时,一方面注意中国佛学本身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又结合现代生活的体验来观照佛学,是一部适合现代人的佛学通识读本。
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安徽当涂人,宋元之际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派重要代表人物,撰《道德玄经原旨》《玄经原旨发挥》等书。《道德玄经原旨》,凡四卷。以“尊皇道”、“尚帝德”,发明“内圣外王”为旨要。本书援儒释老,采摭儒家性理之说,证以《五经》《四书》之言,参以上古帝王之事,以明老孔无二道之旨。本书文约义丰,不囿成见,对《道德经》之辞旨意蕴多所发明,在历代老子注疏中颇具特色。 《玄经原旨发挥》,凡两卷。此书之所作,以南宋谢守灏撰《老子实录》《年谱》,述老子应世度化之迹颇
本书首次集结了国内著名佛教哲学研究者王雷泉先生多年来面向学生与公众的演讲文稿,主题有“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路径”“禅的精神与人生智慧”等,涉及《六祖坛经》《法华经》等禅宗经典的哲学解读。全书从哲学角度,对佛学经典或公案进行解读,如对”烦恼即菩提“等进行了详细的哲学辨析,还对因果、心性等术语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从哲学角度,对禅宗和佛教思想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场域宗教與情关涉当代宗教动态及国内国际新形势,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互联网舆情治理为研究对象,从宗教学的质性分析范式、经济学计量分析范式、社会学计算机建模范式、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范式等多维路径切入,探索宗教学在数字人文方向拓展交叉研究的路径。
本书以认知符号学的隐喻理论分析地下考古和地上材料,并以星图模拟辅证,克服以往动物符号研究中“死抠字面意义”和“漫无边际联想”的两难,从天人合一中厘清史前天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机制以及两者之间逐渐拓宽的边界,前者朝向实证科学,后者朝向人文哲学。已有研究表明,约10000年前,南稻北粟开启中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以天文历法为知识基础,该知识体系非常复杂,需要以符号记录和传承。史前天文学历经漫长时间逐步形成,其概念体系从动物描述主导向抽象模型和抽象概念变迁,动物隐喻也历经隐喻的嬗变。约6000年
作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和近代临济宗中兴祖庭,宁波七塔禅寺有着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古老程度甚至可与宁波城相比肩,是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本书即是从宁波佛教史和七塔禅寺的发展、建置,以及其历史上产生的高僧大德和寺庙文化等多个角度,介绍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前生与今世。
《简读玄奘》讲述了佛门圣者玄奘法师的传奇一生,道出了辉煌成就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砺。五万里的兼程,近二十年的游历,少壮离乡,归已迟暮。从杖策孤征,到蜚声异邦,玄奘法师的生前身后,都有哪些奇闻轶事,请阅读此书。
本书通过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确立认识极端主义的理论框架,厘清和界定极端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进而形成对极端主义的基本认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认识不同地区极端主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主要国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群体采取的去极端化措施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防控极端主义和去极端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控极端主义提供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性质的主要观点、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温和主义政治思想的共性等。
本书通过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确立认识极端主义的理论框架,厘清和界定极端主义的性质和特征,进而形成对极端主义的基本认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认识不同地区极端主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主要国家针对特定组织、特定群体采取的去极端化措施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防控极端主义和去极端化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控极端主义提供借鉴。本册为下卷,主要内容包括: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发展的外部环境、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的主线及其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