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第137辑》围绕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选题,尤其是欧央行前行长德拉吉对欧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其中不乏能够为我们借鉴的洞见,因为很多问题是共通的。美国金融学会主席马库斯·布伦纳梅尔关于宏观经济学与韧性的分析,尤其是对韧性的测度,对政策制定有启示意义。此外,制度经济学家格雷夫等人对英国经济的分析、法和经济学栏目中对信托型和法人型公司的分析,也为读者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不仅激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刻变革,也加速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如何持续创新并引领全球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已成立26 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有着深刻的见解。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典范,微软亚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不断创造具有突破性、对全球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技术成果,树立了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标杆。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其独特的企业研究院模式,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的科研人才。这些研究人员不懈地在科学高峰上探索,实现了多项从零到一的突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微软亚洲研
本书主要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思想史演变,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变迁、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变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变迁等方面,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逻辑体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贡献和新时代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在技术竞争、产业集聚等现实情境中广泛存在的路径依赖现象,让经济学界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收益递增经济学的爆炸式增长。从正反馈角度解释路径依赖的先驱布莱恩·阿瑟,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本作系统汇集了阿瑟在这一问题上的开创性贡献。
书中收录了阿瑟探讨正反馈机制和路径依赖现象的重要论文,全面展示了他将收益递增纳入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建树。阿瑟提出的收益递增理论强调同一时点上的复杂个体互动与总体演化动态之间的联系。经
本书围绕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展开,深入剖析了全球经济自2008年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后,直至缓慢复苏这一漫长过程中,依然潜藏的诸多风险。书中开篇对比了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与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之间的相似之处;随后深入阐释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基本原理,让读者得以洞悉这一经济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本、欧元区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建议。辜朝明在书中不仅剖析了2008年后中国经济展现强劲活力的根源,还敏锐指出,中国是最早领悟财政刺激重要性的国家。尽管中国已跨过刘易斯
金融危机日益频发,一旦恶化,就会如巨浪一般,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拖入深渊,没有哪个国家和个体可以幸免。本书由两位知名经济学家联袂创作,以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交叉视角,介绍了与这种可怕灾难相关的10个基本概念,清晰展现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行为及背后逻辑,以及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书中呈现了近10年来关于危机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剖析了美国大萧条、日本股票和地产泡沫、墨西哥龙舌兰危机等过去发生的多次危机,为人类未来预防乃至应对危机提供启发和建议。
知识之城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创造的最成功的概念之一,是科学创新的原动力,是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科学工作者及其家人的乐园。那么,把一个地方变成知识之城的神奇公式是什么?一个城市或地区如何才能成为下一个硅谷?本书探讨了20世纪后期高科技发展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以及关于人才、工作、资本和机构的神奇公式为何如此难以复制,扩大了我们对战后城市历史的认识,对规划未来的高科技经济至关重要。本书既有深入的实证研究,也有创造性的解读,是有志于建设下一个硅谷的人的经典之作。
《盐铁论》,明弘治十四年涂祯刻本。是西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所录“论文”的结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情况的珍贵资料。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建筑业与建筑市场、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与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营预测与决策技术、设备更新的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投资估算、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建设项目施工和竣工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建设项目后评价、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等。本书系统介绍了工程经济学与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用案例说明知识点的应用,注重工程经济与管理知识及其分析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本书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金融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梳理了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的思想资源、历史生成脉络,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再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日常生活层面折射并凸显当代资本主义整体结构与发展趋势,最后提出规避日常生活金融化陷阱,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常生活机制为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