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部先秦经典,内容极为丰富,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的宝库。由于时隔久远,围绕着《山海经》的各种问题扑朔迷离,愈发引起人们的好奇。 沈海波教授的《〈山海经〉通识》秉持“通识”的理念,以多年来的学术积累为依托,用通俗浅易的文字,从书名的释义、今本《山海经》的由来、《山海经》的内容与结构、《山海经》的时代问题、《
本书从制度层面,讨论了南宋馆阁的历史沿革及馆职设置,馆职选任和作为初级馆职的正字、校书郎召试除职状况,呈现了南宋馆阁图书之府的重建过程与策略功效;以详实的数据论证南宋馆阁的育才功能,揭示了南宋馆阁文人与国家科举之诸种关系。比较论述了两宋馆阁制度的继承与差异;从文学层面,重点考察了南宋馆阁策论的要求和对策实状,以及对南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理想社会的愿景,持续不断地进行艰辛探索。本书不是一般的通史性著作,而是由专而通,从传统,从现代;从中国,从海外;从长时段,从一瞬间;从大格局,从细微处;从自身,从他者;解构而又重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置身于内,又抽身于外;由“事”明“理”,以“理”晓“势”,着重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语境,以
这是一本讨论说谎的书,但是,它又不是一本讨论说谎的书。这是一本讨论《吴越春秋》的书,但是,它又不是一本讨论《吴越春秋》的书。 本书把说谎当作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把说谎理解成吴越争霸中的关键要素,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说谎为中心而展开。作者认为,和其他叙述吴越争霸的历史典籍相比,《吴越春秋》对说谎的描述可谓最为详尽
本书是汉代韩诗学派创立者韩婴的著作,也是汉代今文学派三家诗硕果仅存的《诗经》学著作。全书一共十卷,三百一十章,从经书、诸子及史书等文献中择取三百多则轶事古语,记录了远起上古,下至西汉初年二百多个历史人物。在记叙之后,常于末尾引用《诗经》的篇章总结和照应前文。《韩诗外传》虽是一部经学著作,与其说《韩诗外传》是采取杂说,推
历史小说《大晦日》以明末为历史背景,以松锦战役中 浮海逃回的辽东明军下级军官刘破虏在崇祯十六年冬天的 一系列诡异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在明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时 光里,官员、军人、百姓在大灾、大疫、大战中的人生百态 和命运浮沉。 本书参考了大量明末清初的中国、朝鲜、日本史料,将 日本的“萨摩蛇精辻斩”“波平妖刀”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孔颖达等二十余家易学方面的学说,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唐代以前易学疏解的全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
本书将明清之际骈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观照,探讨这一时期骈文复兴的背景和过程,从空间展开、科举制度、学术思潮、地域分布、市场导向等角度考察骈文复兴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分析骈文辨体、骈文选本和骈文传播等建构明清之际骈文学,呈现明清之际骈文经典化机制和历程,为古典文学现代传承探索路径。书稿将明清之际骈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
本书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关于铁路线路规划、运营管理、产业与区域发展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其背后的理论要素与逻辑脉络,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丰富对近代铁路经济问题的论述,为当前中国铁路领域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坐标与方向借鉴,并通过分析市场机制与国家能力在近代铁路与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阐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分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数字经济、普惠金融,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包容性增长等重要议题更多地与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关注弱势人群福利,区域协调发展等密切相关。想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仅仅依靠估计简单的、单一维度的政策平均效应是不够的。研究者需要了解政策对不同类型子人群产生的不同效果。此类度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