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基础理论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可能影响,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如何积极作为、迎接“一带一路”机遇、推动“民心相通”、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本书引入了部分调研数据,对“一带一路”学生流动、教师流动、中外合作办学等展开实证分析,首次阐明了沿线国家学术人才对华流动频率频次方向等基础规律。本书有不少创新之处,比如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并加以阐释,系统提出了“一带一路”“人才陷阱”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对于推动开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进,男,江苏东海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研究员,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网刊)、《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曾在中央组织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海南省昌江县借调或挂职锻炼。在全球率先成立“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课题组,连续4次组织召开“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