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盛希泰倾情作序;刘芹、陈志武、郎永淳推荐 作者王胜江集创业人、投资人、创业导师于一身。对于本土创业人短板、国内创业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从“如何敲开投资人的大门”到“真正选择能让创业项目成长的空间”,从“创新”到“匠人精神”,从“品牌”到“公关”••••••作者用十堂课,简明扼要的指出创业成功的要诀。
真正的好猎人只在冬天捕猎
干货点评:
大部分投资人是坐在火炉旁边的,只有真正的猎人、真正的投资人,才会去大雪里寻找自己的目标,寻找自己喜欢的创业者。
我高中时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叫《大约在冬季》。冬季会让人产生很多遐想,让人感觉悠远、舒服,我特别喜欢冬天。对资本来讲,冬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季节。
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大雪纷飞,真正有狼性的创业者才会出来找食物。他们会用团队的方式,用最强的狼性,来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市场、最喜欢的肉食,这样的创业者才是投资人希望看到的。
同样,资本寒冬也是投资人的福音。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遍地的黄金,容易看到非常好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在泡沫时期是不太容易看得到的。狼会选择在冬天捕食,好的猎人也会在冬天打猎。
股票什么时候买?最差的时候。项目什么时候买?对资金充裕的投资人来说,冬天来了,捕猎的时候也就到了,卖方市场终于变回了买方市场,他们集中资本,精挑细选,加大筹码,许多投资人一边嘴上说着冬天,一边心里偷着高兴。
在全球经济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资本大多会放慢脚步,不会在O2O等领域持续烧钱,转而追求成功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所谓的资本寒冬加速了创业项目的去伪存真,让大家看到了最后谁在裸泳。
更重要的是寒冬也加速了资本圈的新陈代谢,未来两年,将会是投资界的洗牌年。那些在“泡沫期”乱投一气的小机构将加速出局,而真正有眼光、不浮躁的投资机构将迅速崛起,今年春节以来已经有一些资本加大了对优秀企业的投资力度,投资额过千万美元的案例不断出现,所以未来两年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两个圈子的马太效应都将更加明显。
当然,资本寒冬中投资人对项目的要求也更高,更挑剔。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们在商业模式上也要突破创新,有的时候,悖于常理的模式才更有价值。很多创业者依然在依赖传统资源进行创业,但其实传统资源不是商业模式的痛点,未来要想做大,这种依靠传统资源的模式是完全错误的,需要调整思维,调整模式,市场化。
在这里我对投资人也有一些建议:一个投资人应该做什么?做理性的投资,引导创业者往脚踏实地、自力更生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哄着你的创业者贴上大数据、O2O、分享经济、“互联网 ”等标签,这些东西在马云创业的时候就有了。创业的根本目的是让项目盈利,而不是制造数据让创业者虚胖。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总讲数据,就是因为他没有利润,那就只能用数据来表示他很成功。真正好的创业者应该是把市场做好、利润做大,毕竟大部分不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
案例复盘及启示
案例一:智能家居
衣食住行,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住的地方,需要一个家,那么与住相关的创新,除了Airbnb(全球旅行房屋租赁网站)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创新,再具体一点的就是智能家居创新了。
我见到一位来自成都的做智能家居系列产品的创业团队。这个团队的核心技术成员由业内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在物联网、智能家居传统领域、跨区域设备管理、动态设备交互等方面都有丰富经验。
这个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是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远程控制家居系统。把手机变成全家的智能遥控器,管理家庭电器设备,从而实现双向控制,平台将保证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地反馈收集。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智能环境、门窗控制、智能安防、智能照明、家电控制、智能影院等,目标是促进楼盘的销售,提升开发商的品质,为广大住户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让房地产商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项目目前主要是在成都、包头进行试点推广。
首先,创业者选择的这个领域很好,方向没错,智能家居领域肯定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是我感觉这个摊子是不是前期铺得有点大了?而且现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市场竞争已经是白热化了。
面对这些老牌的强劲竞争对手,他们起步早,各方面资源都有优势,我觉得应先调研了解已有竞品的情况,找准差异化,不要在这么白热的市场中胡乱突围,不然会死得很快。
在现有成都、包头的前期实践中,选择你的客户使用以后对你的产品反馈是什么?大家对于产品的满意度怎么样?用户更关注哪些点?这些你都应该有一个数据反馈。
目前项目是靠现有的一些传统资源进行扩张,这种扩张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在成都、包头可以运用资源关系打入市场,但是在其他地区你怎么办呢?前期的确可以靠资源导入用户数据,让整个项目先动起来,活下来,但必须有一个后期的规划。
案例二:服装设计师孵化器
最近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创业者,创始人一直在医疗IT(信息技术)界做技术,女朋友是服装设计师,对服装很有感觉。有才华的设计师不想屈服于商业利益,所以他的女朋友想自己创业,于是他决定自己兼职孵化女朋友创业,帮助孵化设计师去把自己的设计理念用商业思维表现出来。
很多时候,独立设计师在产品营销、管理店面、招聘、市场运营、战略方面都比较弱,所以现在这个创业者就想自己找一些合伙人来专职创业,想打造一个服装设计师孵化器,培养孵化独立设计师,既能创造现金流,也打造出一款极致的产品。
总的来说,这个创业过程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创业者在孵化自己女朋友创业,就说明创业者是研究了解这个行业的,创业者知道这个过程中哪些地方很难,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创业者把所有参与项目的独立设计师都用对女朋友的那份用心和专注,我想肯定也会成功的。
在营销方面,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到底是孵化培养独立设计师,还是做一个商业思维的服装品牌,明确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定位,体现出核心竞争力。我的观点,早期还是选择孵化几个企业就可以了,先赚钱,活下去,后期再寻求其他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核心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服务的极致化问题,最后解决用户服务体验的舒适度问题。如果做得太过,也是不好的,比如说某些O2O、到家服务,什么都送到家,有时候反而失去了服务的体验。
这一点从“双11”电商大战就能看出来。“双11”整个的营销过程中,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品质,更看重商家的信用。现在已经是一个拼服务、拼价值的时代,不再是打价格战的时代,廉价的战略不再好用,宁可低利润,也要构建信用体系,用品质和信用抓住消费者。
因为你是做服装定制的,又是独立设计师,其中都是一些个性化的存在,肯定涉及一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男士、女士、不同年龄段的人服装风格也不一样,你是不是要做出一个数据模型,简单地分析一下市场情况?
当然,在做数据模型的时候,要简单化,体现重点,数据不求大而全,但是要考虑消费者特定场景,要场景化、应用化,合理地去分析数据,权重数据。
在垂直做产品的时候,要学会升级突破,不断地更新迭代。因为你做的是一款产品,你永远守着自己的产品不更新是不行的,会让用户反感的,没有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产品在进步,这样只会不进则退。
中国即将进入时尚行业时代,这是一个创业 服装 时尚的时代,消费上也会回归中产阶级的时尚、理性消费。创业者们在商业模式上也要突破创新,有的时候,悖于常理的模式才更有价值。因此创业者可以专注垂直于某一特定人群的服装,比如垂直于创业者的服装,做反季节的服装销售,打造中国第一创业服装品牌。
案例三:晚会服装租赁
分享经济时代,全民参与,剩余资源、有效想法都可以拿来分享,人与人之间发生更多的连接。
我见过一位女性创业者,她之前在会计事务所工作,经常参加一些商务酒会、公司年会,需要准备礼服裙子,这些场合的衣服市面上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选择中服装的价位又非常高,因此她想做点什么,解决这些问题。
她做了一个晚会服装租赁的平台,自己先购买一些礼服裙子,专门针对大中型城市的小白领、大学生、留学生群体,聚焦在中产阶级的女性群体。
项目采取按次出租、负责干洗和配送服务的商业模式,让每个女生都穿上精致美丽的裙子。目前产品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iOS的前端已经完成,还没有上线。
但我觉得这不是分享经济的模式,因为你平台上的裙子衣服都是事先购买的,分享经济模式应该是把别人的衣服拿出来让更多的人租赁分享,自己购买衣服的方式不是轻资产运营,没有发挥平台的作用。
创业者可以在后期把别人的衣服加到自己的平台上,这样会做得更大,元素丰富,而且轻资产,单纯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出租,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当然,把时尚、分享经济和垂直用户需求这些点结合起来,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时代,把好的衣服、好的东西拿出来出租分享,很多人都有这种需求,可以深挖的点很多。创业项目应该有特点,不能光租衣服,别人为什么要来你的平台租衣服?要给别人提供一个时尚搭配方案,用户在你的平台上租的不是衣服,享受的是时尚和美丽。
如此,用户会更喜欢找你,用户黏性就会增强。用户找你是因为方便,你不要单一做产品,而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性价比。
前期是对用户提供租赁和时尚搭配服务,后期可能会延伸出一些深度用户购买衣服的需求。因此,这个项目的平台一方面是让更多人加入,另一方面是做出特点,延伸服务,这样整个模式才会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