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刻度》是一部法律经济学通识类作品。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是追求公平正义。但一个案件,不同角色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来作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 实际上,不同的方案选择,涉及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何评价与选择,需要一把“尺”。但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正义的刻度”,顾名思义,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有衡量“刻度”的,而
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令、例是最基本的、为历朝广泛采用的法律形式。中国古代的立法史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例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明清两代,制定了大量的条例和则例等,不仅刑事法律需要通过以例补律、以例辅律的途径进行实施,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以例来规范。本书对历史上各类例的起源、内容、演变及其在各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厘清历史上例的变迁及各类例的涵义、 相互的联系及区别,以便对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有所助益。
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依法创业为主线,根据目前最新的法律规定,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编者的企业法律顾问实践经验,从创业的法律基础知识、创业商事组织法、创业中的合同管理、创业中的争议解决等方面对创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全书共五章,每章从引言、引例、正文、练习题四个方面展开。引例放在正文前面,选取的案例都是近年社会热点或企业常见的法律纠纷。读者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本书以物流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物流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安排教材内容。全书共分10个项目(物流法基础知识、物流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采购法律制度、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仓储与配送法律制度、包装与流通加工法律制度、货物运输保险法律制度、物流市场秩序法律制度、物流争议解决法律制度)。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专科、本科,应用型本科,以及中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学习、培训用书。 "
继《破产法实务操作105问》之后,本书在实务研讨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破产司法审判中的108个疑难问题,根据《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参考地方法院发布的破产审判指导文件、学者观点及域外相关法律规定,对问题扼要解答,同时深入、系统地阐述理由,并附有相应的参考依据和司法案例。本书根据问题类型,将108个问答分为破产程序启动与进行管理人债务人财产 债权申报与审核重整强制清算 其他七个部分。每个问答的基本内容又包括问题、回答、理由、参考依据、参考案例五个部分。本书紧扣司法实践,回应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完善涉外法律和规则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时分享学界专家学者“一带一路”研究前沿成果,彰显国家出版社使命担当,人民出版社自2021年隆重推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2021》创刊卷以来,陆续出版2022年卷、2023年卷。2024年12月,《“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2024年卷出版。著名国际法专家黄惠康教授担任本书编委会主任。 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
本书是上海法院从事金融审判的法官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系列讲座实录,讲座主题均为上海法院在审理中遇到的各种金融前沿问题。上海是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活动最为活跃,金融纠纷也相对较多,产生了很多前沿法律问题。该系列讲座邀请所选金融案件的主审法官来讲解自己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在每讲之后还附有相关案例的裁判文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讲座涉及的主题主要有:金融审判的理念与思维、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与风险告知义务、金融资产管理纠纷、信托通道业务纠纷、场外衍生品纠纷、融资租赁纠纷、股权代持纠纷、内幕交
本书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人工智能立法实践, 借鉴法经济学相关理论, 遵循“责任界定—行为激励—制度选择”的逻辑, 对“人工智能侵权是否构成”以及“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如何分配”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帮助破解现有法律制度应对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的困境, 提升法律的威慑力和救济效率, 对保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收录现行有效的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等,全面覆盖数据安全的方方面面。法规编排注重其相互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体例清晰、查询方便。全书对重点法律附加解读,可指引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条文;分类细致,对内容较多的领域进一步细分,便于读者按需查找。读者可通过查阅本书目录,了解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并通过书中提供的详细内容解读,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条文,规避数据风险。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在网络法治体系内,软法与硬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然而,学界对网络空间软法治理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鉴于此,作者着力对这一重要问题展开研究。本书体例上分为“基础理论探讨”和“具体问题分析”两大部分,对网络空间的法律属性进行辨析,为我国网络主权的主张提供“特区说”的解释路径,在回顾软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论证网络空间软法治理的优势和作用,并在软法视域之下,就互联网行业自治、平台规则之治、人工智能治理三个具体问题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