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门收集了2017 年 6 月举行的高升力构型数值计算预测研讨会的一些最新成果。本书章节主要讨论了2017年6月在丹佛举行的第三届HiLiftPW研讨会提出的高升力构型气动特性数值计算方法。所有章节主要介绍了利用各种模型得到的高升力构型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数值计算结果,以及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本书针对无人机集群通信受限、控制受限和规模天花板效应等内容,从抗毁性拓扑、非线性编队控制律、分组分层控制架构等角度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并进行半实物仿真和飞行验证,完成了多架规模的无人机集群全流程数值仿真和多架规模的实物飞行,验证了大规模集群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图画描述了无人机技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无人机的基本概念,各种类型、布局及其特点,飞行原理、动力与能源、飞行控制、通信、任务载荷,军民用途和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无人机行业工作人员、科技爱好者、社会大众学习和参考,也可以作为各层次学生的课外辅助教材。
本书系统介绍飞机装配技术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主要包括机体结构及装配要求、装配工艺设计、数字化装配技术、连接技术与装备、装配工艺装备、数字化测量技术、飞机总装配等内容。一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了解技术的本质为出发点,对飞机装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强化哲学思辨,潜移默化航空报国意识,立足应用,回归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飞机装配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本教材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民航人才为目标,结合民航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系统介绍了当前主流机型波音B737、B777和空中客车A320、
本书分为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和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两篇。上篇包括第1~5章,分别介绍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流体运动基本方程和基本规律、不可压无黏流、低速黏流和边界层流动基础、高速可压流动。下篇包括第6~10章,分别介绍低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亚声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超声速线化理论及跨声速与高超声速绕流初步知识、计算流体力学初步知识。
本书以航空涡轴发动机为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设计的相关知识。首先概述了我国全疆域范围内的复杂地理气候环境,并分析了典型地理气候环境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的影响;然后给出了全疆域设计的必要性,并提炼了全疆域设计的内涵及技术挑战;之后针对全疆域设计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阐述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三维度融合设计方法,包括环境空域特性设计、环境使用功能设计和使用经济性设计;最后对全疆域设计的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总结,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对全疆域设计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军民用无人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系统对公共空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融入公共空域的需要日趋显著。本书对空中与临近空间无人系统空域管理主要涉及的空域监视探测、空域间隔管理、空域使用规划及评估、空域协调与指挥等内容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日新月异的智能无人系统,对其空域管理的需求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概述。
本书针对无人机编队的控制与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拟态物理学的分层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虚拟力的无人机轨迹和路径跟踪引导律、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编队控制方法和重构策略,基于虚拟力的引导律可以使无人机在轨迹和路径跟踪过程中绕过障碍,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方法可以实现无碰撞的编队队形变换,编队像液体融合和分离一样增加和减少无人机的数量,像液体流过障碍物一样避开探测到的障碍。
本书以轻小型无人机为背景,构建了基于学习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系统的自主反应式控制框架,以视觉传感器为基本感知手段,研究自身载荷能力和计算能力受限条件下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控制技术及其自主学习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感知状态的表征与降维,利用强化学习构建了感知状态和无人机规避动作之间的反应式规避映射关系,训练和学习提升了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下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