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做了系统性的阐释与解读,将其文论思想分为四个阶段:结构主义时期、解构主义时期、理论时代和后理论时代。 纵览卡勒整个学术发展历程,语境对卡勒的学术转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每一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卡勒总会作出积极的应对。语言学和符号学是卡勒文学理论的起点,诗学建构是贯穿卡勒学术发展的一条主线,解构式阅读与分析是卡勒文论思想的主要研究方法,文学研究是卡勒建构其学术体系的阵地。不管身处何种语境,卡勒总会以敏锐的学术感觉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回应文学发展的新问题。
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加拿大文学民族性进行系统性研究,也是首次将加拿大英语文学和法语文学结合起来考察民族性建构。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探讨,阐述了加拿大文学民族性的建构及其理论流变,探讨了民族、国家、地理、身份、动物、环境等元素与文学“加拿大性”的互构关系,展现“加拿大性”不同理论层面的多维建构。下篇则选取布鲁克、阿特伍德、门罗、翁达杰、麦克劳德、马特尔等作家,以及一些重要的魁北克作家,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旨在凸显文学在想象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塑造作用,呈现文学加拿大性的多元动态属性。
本书既是对文学理论的全面梳理,又是对文学教学实践的深入探索。它涵盖了文学理论的多个方面,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到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指导。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学教学的前沿动态,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文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本书从外国文学的万千宇宙中撷取近百部经典作品,以古希腊罗马文学经典《荷马史诗》开篇,延续至中世纪的民族史诗,再历经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又解读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最后收篇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诗篇《荒原》,凸显外国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思考建构,既重视文本经典研究,也关注经典之间的脉络;既从主题内蕴、结构脉络、人物塑造、情感旨归、审美意境等方面开凿经典的“新意”,又探索了新时代外国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本书具有学术理论性和可读性,有助于提升教师对外国文学经典的解读能力,还有助于文学
从时空旅行到末日危途,从外星文明到生化危机,科幻小说拓展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认知。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幻教育”也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科幻阅读,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世界;科幻写作,促使读者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本书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科幻小说赏析与创意写作”编写,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政提升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习者从不同主题对科幻小说进行切片式赏析与写作尝试。
后世俗美国小说研究是“9·11”后出现的新领域,而且因为涉及的多是当代优秀作家,也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在美国由于起步不久还存在不少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本书试图客观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豆青;家宴;颜色三叠;台风过境;并蒂花;杨叔的菜园。
沈醉,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曾长期供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49年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协助卢汉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数国民党人员,后作为被俘战犯关押。1960年被政府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书为其女沈美娟对父亲的回忆录,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沈醉生活和在政治风波中经历的一些往事,披露了沈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沈醉的多面人生。书稿内容真实感人,
生活在大海边的海燕,对大海拥有无比的崇拜和敬仰,大海与海燕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海燕的心里,蔚蓝的海水深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光芒四射的灵魂深处,有着燃烧的火焰。于是,作者王海燕将这部散文集取名《燃烧的海》。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从2017年至今的大部分散文作品,共计20余万字。全书共分四辑,有警察故事的讲述、有宁波的地域文化书写,有浪迹天涯的感悟、有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作者身为警察,以这个职业特有的情怀,激扬的文字,赤诚的热血,表达了其对职业、生活、生命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