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首部将“语体”纳入“文章”范围,进而研究两晋文章的专著。本书将“文章”划分为公家笔语、私家文语和语体文章三类,以两晋私家文语和语体文章为研究重点,以文学、思想和审美作为主要考察维度,并结合音乐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观照两晋文章来理解两晋文人的思想与审美,明确了两晋文章作为两晋“一代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
圣杯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本书以人文主义兴起后西方作家对圣杯意象的重新阐释为起点,厘清其不同时代的象征内涵,力求深入挖掘圣杯意象的文学性以及文化特性;同时,探讨了圣杯意象的传承性及其与西方文学和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探寻促进当今圣杯热全球化的精神动力源,分析文学、民族、文化三者一致的整体性内涵,以此把握西方的大众文化以及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并以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被视为“美国的良心”的作家E.L.多克托罗(1931—2015)擅于讲述关于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他认为讲故事很重要并努力通过讲故事记述世间万象。他的作品会发掘那些被抛弃的声音与声音的隐义,让那些被边缘化、他者化的个体发声,由他们规划、安排自己要讲的内容及如何讲述。多克托罗的创作初衷便是通过叙事,也就是借助故事和故事讲述连接可见与不可见,让文学参与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建构,承担起作家作为见证者的正义使命。
《水土能服》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长江河口地区六个年轻人的奋斗历程,这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化雨,也是变一方水土不服而为之能服的前提条件。
著名作家孙甘露首部长篇小说新版,全新精装版。树荫之下的谈话,杯中的一道波纹,云和光影中一次沉默的漫步,最终化为瀑布下的一张唱片和顽石之上的忧伤。他曾沉溺于书籍和梦想,望着学校的门和居室的窗,等候尹芒坐在他的双臂之间。他曾问她,为自己工作的人在等待什么样的酬劳来给自己呢?是一个未点燃的蜡人还是无数夜晚中最寒冷也最温暖的一夜,是卓越的姓氏,一个地点,成为年代的那个数字,还是照进心间的那缕难以辨认的阳光。不,他想,是沉寂,是一尊不再出声的雕像,犹如死亡是最持久的赞颂和最伟大的沉思,犹如悬疑面
我以为古代小说、特别是经典作品的语言,是汉语文学语言的精华,至今仍富于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它与我们当下的语言并没有隔阂。古今的融合,也许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机巧,更有底蕴。
《请君出瓮》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先生的一部新人文小品小说集,收录了近五十篇取材于古代典籍和文献资料的小说。书中着意化用古代小说的语言乃至诗文的佳篇警句,旧瓶装新酒,夺胎换骨,激活古代小说的艺术生命,使之与今人的观念、趣味相呼应,挖掘古代
《膏矿叙事》里的故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讲起。贺小果,邱红兵,刘青松等一系列人物生活在一座国企石膏矿区。这段时期,国企改革,打工潮兴起。而曾经独立的自洽的矿区生活也面临着种种起伏与冲突。出走与留守,爱情与欲望,信仰与金钱。每个人都经历时代的风浪呼啸。他们身上既有清晰的时代烙印,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色彩。虽然不同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但他们对于理想、爱情、信仰的追寻执守却是相通的。人性的幽微之光始终闪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乡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运。《膏矿叙
《一个人张灯结彩》是田耳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获奖作品。一个落魄固执的警察,一个单纯美丽的哑女,一个放荡不羁的抢劫犯,他们的生活本来并无交集,却因为一个理发店、一桩命案、一个未完成的炸药包而紧紧地纠结一起。作品的鲁奖授奖词精炼凝神:“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
那刻有个新的你出生,
也有一个旧的你死去。
你有想过,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应该遇见
却仍未遇见的人吗?
贺淑芳
1969年5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租住在沙丁鱼楼的桂英一家,还有她朋友和邻居们的生活。
出生于1970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贺淑芳,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介入发生在她出生前一年的历史事件。书写事件发生当日,及其后的延宕岁月中,女主人公们的生活。
诗歌也有真相要讲,那就是语言的真相。诗人要挖掘语言的各种材料,各种潜质,各种可能性,
他要向读者报道语言内部的运作,语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语言内部的冒险、拯救、死里逃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