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通过500余首古典诗词作品和近30幅精美画作生动形象、全方位还原中国古代战争。本书从宏观角度,以诗词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不同身份阶层对战争的态度、战争诗中呈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与战争相关的地理风物和典型意象等,解读诗词中战争叙事的意蕴,概览古代中国战争历史图景。书中配有大量彩色插图,诗画一体。
本书以成都为地标,以社区治理为内核,围绕机车厂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叙述,把下岗工人再就业、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污染防治、城市更新等诸多社会热点串联起来,塑造了社区书记马在舟、街道办主任董上义等一批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新形象。
著名女性文学评论家何向阳,她熟悉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情况,在创作的同时是资深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她此次精选出6位对中国女性文学进程有影响力的中国女作家:铁凝、迟子建、王安忆、池莉、张洁、徐小斌,以“少而精”的方式将她们最具代表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女性经典作品的一次整体亮相。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6位女性作家的创作洋溢着时代女性独立坚强的精神,也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深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读者。《女性文学“短经典”》集结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展
本书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全面介绍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基本性质、包结性能、环糊精母体相关的仿生催化反应、环糊精衍生物相关的仿生催化反应、环糊精衍生物相关的金属仿生催化反应、环糊精衍生物相关的不对称仿生催化反应、固载化环糊精相关的仿生催化反应、基于环糊精包结性能的其他有机合成反应和分子设计在环糊精或其衍生物相关仿生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等,并单独给出研究案例。
本书稿系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年近退休的政府工作人员李为民报名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后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他利用自身所长,在帮助驻村村民销售粮食水果、修路、村庄整体搬迁、建设酒厂、争取八千亩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李为民和村委会共同努力,带领当地农民积极融入时代浪潮,将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乡村发展为集体经济强村。小说赞美了基层工作者的不懈奋斗,绘就了一幅巢湖岸边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本书是一本读书、评书的散文随笔集。书中作者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在纸质书品种繁多、电子书日益活跃的当今,作者认为好书读不完,必须坚持读有内容、有格调、有气场的图书,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饱满。全书分三辑,第一辑:青灯碎语,主要为读书偶感;第二辑:书香知味,主要是书评;第三辑:人物漫笔,纪实有社会价值的真人真事。本书的旨趣在于: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而人类则是书中智慧的宝库。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80余篇散文作品。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寻找故乡的记忆”,主要写故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香台头深深的眷恋;第二部分为“港湾里的对话”,家庭是幸福的避风港,这一部分是作者记录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第三部为“点滴的心路”,为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感悟,或砥砺奋进,或隐忍前行。作者的心路历程贯穿全书,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家乡深厚的文化。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生活的形形色色,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迪。
中短篇小说集,包括《黄金埋在河对岸》《一县三长》《鸣桥》《裂纹虎牙》《狼毫毛笔》《宁古塔逸事》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作者用他的善意和温情看待这个世界,并以他成熟的叙事技艺和艺术感染力展示生活的质地和纹理,对生活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和把握,确实切中了现实生存的状态。对都市生活诗意化表现所做的艺术探索。故事在平淡中透视出复杂的意味,虽然细腻,却丝丝入扣,不仅清晰,而且隽永无穷。他的小说散发出来的意味更深长、更复杂,更具有当代性。
本书为著名学者谈峥先生的文化随笔集,为文汇出版品牌丛书“聚学文丛”之一,计二十三万字,包括怀念老师系列、王尔德系列、培根系列、莎士比亚系列、其他研究外国文学笔记,以及摄影、花艺、美术等四十余篇文章。作者知识渊雅,叙事生动,作文讲究文章结构,注重文字韵味,字里行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语言艺术修养。本书怀师论道,内涵丰富,旁搜远绍、出古入今,有较强的可读性,也体现作者美学精神的不懈追求。
本书为上海知名学者谭箎先生的长篇人物传记作品,三十余万字,配若干插图。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谭正璧九十年的人生历程,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风范。谭正璧是世纪的同龄人,出生于在清末,目睹了辛亥革命,投身过五四运动,亲历了大革命,抗战时期艰难地奋斗在沦陷后的上海,抗战胜利后又为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而斗争。谭正璧自青年时期起投身教育事业,同时进行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他是文学领域中的默默耕耘者。作者文笔朴实,记事详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