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英文诗集。在诗集中,诗人讴歌了爱情的魅力与不朽。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现代中国最有思想深度的文学家,也是最有创造性的文章家和文体家。本著作以鲁迅人生、思想和文体为问题中心,讨论社会转换与主体重建,思想变迁和情感调适,文学创作与文体建构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结合鲁迅文学创作深入分析其立人思想、怀疑思维和战斗精神及其反讽美学和驳杂文体特征。著作紧扣文本,立足细读,深入浅出,将学术性和普及性结合起来,力求满足高校教学和社会需求。
本书讲述了一个双相患者与疾病抗争的故事。整个故事包涵了作者的少女时代至今的种种经历,包括文学艺术启蒙、躁郁故事、饮食失调岁月、住院生活以及自我疗愈过程。全书以爱情作为主线,亲情为辅线。作者希望通过故事来真实展现一个双相患者的生活以及治愈的历程,为其他同病相怜的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另外也希望通过写作来治愈自己。本书内容真实,故事却不平凡,反应了一个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双相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不平凡故事。
本书收录诗人米绿意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二百余首,按写作时间和主题可分为五个小辑:独自在亮处、丢失的音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黑暗中更容易获得、你之后没有什么失去是失去。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集中地反映个人生活,她以切身的生活遭遇为主线,透过“痛苦、疾病、爱、死亡”这些沉重的主题展开对生命的体悟与书写,同时她又以一种质朴简单的“轻”的叙述语调,将厚重的现实托举而起,她的诗,展现出一种灵与智融汇、积极正向的精神气象。特别是过去八年经历与家人的相互扶持,并不得不承受家人离去的悲痛之所有心路历程与人生感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间、地处江苏江阴的滨江小村宏兴沙发生的故事。作品主要描述了以中共党员柏舟为核心,依靠党内骨干,凝聚人心,努力打开农业合作化新局面;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不等不靠,从具体村情出发,团结带领宏兴沙百姓,在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改造蒲地,发展交通,兴修水利,通过20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宏兴沙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感人经过。 小说成功塑造了我国当代文学画廊中鲜见的具有地域特点、时代特征、个性鲜
这一年冬季的尾巴,旃蒙坐上开往橘岛的船。橘岛不是她的目的地,她没有想去甚至能去的地方。橘岛的前方没有路,只有大海,她被困在了这里。旃蒙被陌生人搭救、收留。收留她的人没有询问她的来历,似乎也没有真正准备好迎接她的到来。仓促间,他们决定在知道对方姓名之前,就进入彼此的生活。陌生人叫丁末,他把旃蒙带回了他的家,一座名为“光屋”的所在。处理尸体的宇航员,没有名字的疯海豚,一座名为排骨餐厅的饭店。一到冬季便沉睡的岛屿……所有的一切,一边容纳着所有人的心事,一边在光的移动中渐渐清晰……
本书是关于南宋诗学理论的学术研究专著。南宋时期诗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产生了一些重要创新。这不仅与南宋诗坛的发展轨迹息息相关,也受到了此时哲学发展的深刻影响。本书梳理了南宋诗学话语所在文献,主要包括诗话类、诗论类(序、跋、书信、诗注、评、记、论、说等)、经学类和杂说类,等等,呈现其多元的表现形式;剖析了南宋诗学话语作者的诗学思想,总结南宋哲学及文学思潮的发展对诗学造成的持续性影响;此外,发掘出南宋文人诗的创作呈现出从重理感向重兴象缓慢嬗递、自我审视与内向观照不断深入、创作雅趣与文字游戏化
在某年的放牧转场中,莽撞自大的年轻牧人那仁的一头母牛在路上产犊,艰难地生下了“小妖”——一头长着一双不祥的人眼并且有智慧、能思考的公牛。小妖的母亲因为生小妖而大出血,被那仁毫不留情地抛弃。小妖为自己的母亲流泪悲伤,为自己的族群深感失望,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无比沉痛的思考,并对那仁产生了复杂强烈的仇恨。在不断出走又被寻回的过程中,它渐渐明白了生活的意义不在过去,而是为了当下与未来。而对那仁来说,和这头牛一同到来的,是自己与好友被卷入和远方邂逅的陌生女子之间纠缠不断的情感旋涡中。大地苍茫,原
狐狸爸爸来接小狐狸放学时, 他惊讶地发现小狐狸不太高兴。“嘿, 小伙子, 今天在学校过得咋样? ”狐狸爸爸问。“唉……”小狐狸撇了撇嘴。“我今天从滑梯上摔了下来, 有个大孩子笑话我。”小狐狸说, “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嗯……太过分了。”狐狸爸爸一边说一边想着怎样让小狐狸振作起来……
星期五下午, 我的脑袋里被塞得满满当当: 课堂上学习的数字、历史上的战争、江河湖泊和巨大的恐龙纠缠在一起, 还有一首诗、三首歌和乘法口诀表.....放学时, 我的脑袋里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我还回想着昨天和姐姐的争吵: “把它还给我!”“从我的房间里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