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本体论的基础上, 进而论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宏大的视野下, 融通对比了中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思想理论成果, 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做了深刻的发掘与阐述,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及价值认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书采用对话体, 表述简洁, 深入浅出, 有助于阅读理解, 对于人们拓展哲学视野、让哲学成为“有用”之学极有帮助。
本书取材于约瑟夫·坎贝尔发表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演讲,其中包括与宇航员的研讨。坎贝尔认为,新发现的外太空法则实际上也在人类内部起作用,而这种认识中隐含着一种新的神话。他在这些文章中探讨了新的神话和其他问题,他把这些文章描述为“广泛共享的精神”。
维特根斯坦是天才之典范、20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本书是浙江大学教授楼巍老师10堂维特根斯坦哲学课,一本书让你理解维特根斯坦:本书一共十讲,第一讲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生平及主要著作,之后九讲讲解了维特根斯坦重要思想——主要命题:“语言图画说”“语言和世界先天秩序”“不可说和显示”“私人语言的问题”等。这些话题在学界曾引起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如此清晰的讲解,让读者多面了解维特根斯坦,一并解除对维特根斯坦的疑难。
话语方式乃思维之方式,概念范畴乃话语之根本。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的一种追问,就是对马克思哲学“说什么” “如何说”“怎么说”“说给谁”“为何说”的一种求解,就是从话语分析视角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种探究。 “返本”是为了更好的“开新”,“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寻根”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的探究为切入点,从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层面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危机,以期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找到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解决当
本书作者以毕业后十二年左右的工作笔记的内容为基底,以创业者的视角讲述其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并给予读者真诚的创业建议和意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创业领域。此外,本书作者还学习、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引用相关书籍、报刊、网站的内容,从多方面剖析成功创业的必要因素,深入分析了各类人群创业的成功路径,提出了普遍适用的方法论,为职场新人、职场精英、创业者等多种定位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建议。
社会建构主义者主张我们发明了世界的各种属性而不是发现它们。难道真的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建构了实在吗?是我们一起发明了这个世界而不是发现它吗?针对源自这一争论的各式哲学话题,安德烈•库克拉呈现了全方位的讨论,他分析了各种建构主义论证的优势与劣势,并主张当前对建构主义提出的哲学异议均难以成立。然而,库克拉没有止步于此,他区分了科学信念的社会成因与那种认为所有可探查事实均为建构的看法,借此对建构主义提出新的反驳。
我们把从生命以及生命的存续、安康(well-being)、适应和演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究心智本性、机能以及诸机能之间关系的观点称之为“心智的生命观”(view of mind from life)。生命的心智观认为,心智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现象或有机体现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本性。生命的根本是一个源于内部自我生产过程(新陈代谢)的自我维持体系。换言之,生命是一个处于热力学环境中的持续的动态自体平衡(homeostasis)系统,该系统的活动最终都服务于保持其自体平衡完整性
本书由著名学者熊月之担任主编,熊月之系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历史研究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本书将目光聚焦至晚清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一些有识之士将西方各种学术著作引入到中国,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熊月之先生从历史高度,以文化为视野,对这些图书重新进行整理汇编,并撰写写长序,解读内容选编的原因及意义。本书内容包括《帝国主义》《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革命心理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现实境遇,并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受众三个层面提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路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们能够而且应当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当中,获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资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观点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播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推进,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分离的。综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研究,而其对中国产生影响的也主要表现为对三个方面的研究。本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