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中心问题,探讨了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政策、社会治理绩效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治理、社会公共安全维护与社会治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社会风险防范与社会治理等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期阐明中国社会治理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推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书稿立足于新时代改革事业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深入探讨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重点研究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首先对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梳理了从马克思主义治理思想到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发展脉络。随后,通过分析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揭示了不同阶段的特点与变迁。在此基础上,书稿针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书稿强调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人的参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
当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文件的相继出台,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顶层设计。如何将顶层设计落地实施,还需要基层社会的探索和实践。本书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中国基层协商治理的几种模式,重点分析了与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和居民自治制度相结合的基层协商治理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基层协商治理的运行机制及扩散激励机制。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不断深化。其成效如何?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拒绝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回购现象如何解释?为什么学术界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观点众说纷纭?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最终结果有清楚的了解。 绩效评估致力于提供关于项目和组织绩效的客观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强化管理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完成工作目标并改进整体绩效,以及增强相关主体的责任感。本书聚焦公共责任视角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不仅关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更加重视政府购买公共服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背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以及全媒体话语生成与传播规律,探索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对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考察。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第一,全面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明确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制;第二,深入调查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总结其目标定位、内容架构、培养模式和成效评价;第三,细致分析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发现其基本特征、一般规律、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第四,尝试构建中国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大学“人工智能 X”复合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本书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撰写的一系列文章的汇集,主要阐述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又有何新要求、新特点;新征程上,如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等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运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千人百村”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百姓民生状况,从基层视角和农民主体性角度反映乡村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问题,围绕乡村教育、乡村医疗和乡村养老三个焦点问题,以及与乡村社会治理和秩序密切相关的基层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等问题,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解读。 如果仅从时间维度看,“千人百村”调查似乎时效性不强;但要是换个角度看,则有另一层和更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亦即历史的价值和参照比较的意义。该项调查数据的独到价值在于,调查样本严格按照随机抽样原理抽选出来,调查访谈对象
该书从理想信仰、绝对忠诚、严守纪律、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等方面,以小萝卜头、谭沈明、何功伟等17位红岩英烈的感人革命故事,展示了在铁蹄蹂躏、混乱的旧中国,在探寻国家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知识分子、革命群众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传播马列主义、为建设一个新中国甘于奉献、敢于牺牲、敢于战斗的感人故事。
书中首次详细解读了韦希成、谢育才、韦德福、邓致久、盛超群等鲜为人知的革命烈士的故事,针对读者熟知的革命先烈补充了新的史料和故事解读。该书还为读者开展党建、研学活动,提供情景阅读剧本,帮助读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逻辑理路、哲学依据与方法论,日常生活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以及大学生成才、红色文化,乃至借助元宇宙、人工智能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全书所收论文视角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兼具理论性和前沿性,对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提出诸多有益思考,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