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总报告、县域经济发展篇、产业新城发展篇和案例篇四部分构成,以“产业新城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客观评估了当前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制约因素,全面总结了产业新城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深入探讨了产业新城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通过产业新城建设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推进产业新城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以文献梳理、理论推演、模型推导等方法为工具,对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政企交互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构建政企交互关系影响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模型,探讨国有经济比重、政企交互关系影响中国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利用中国19982014年间具有代表性的10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竞争、分工和协作三个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政企交互关系对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本书的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城市群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分工协作时代,构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本书全面采取中观维度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战略支点城市、主要经济走廊以及丝路城市网络的识别、评价与培育。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进入“工笔画”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应推动工作的战略重心从“优选战略支点国家”向“精选战略支点城市”转变的新思维。成功地将“点-轴-网”理论运用到洲际尺度,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可视化分析和经济计量建模等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138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间陆海空国际联系格局进行了整体分析;重点对350个节点城市予以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从中识别了65个战略支点城市,并
以燃气、电力、供热、交通等系统为代表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工程。近年来,燃气泄漏、供电中断、热力管道爆裂、道路塌陷等事故多发,对其开展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至关重要。现实中,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各系统存在空间毗邻交织和功能交互依赖,其运行受到自然、人为等诸多风险因素干扰,且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催化衍生或干扰制约关系。由此衍生的复杂关联情境加剧了风险的传导蔓延和破坏力的叠加,也加大了风险分析与应对的难度。本书以复杂关联情境为切入点,围绕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机理以
本书通过分析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内在一体化网络特征,探究经济活动的集聚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拓展和演进,并构建理论模型,重点阐释城市群多重空间集聚与一体化发展所能够形成的经济外部性效应;其次,在梳理我国城市群政策和现状的基础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微观劳动力和企业数据相结合,运用多元数据、多项指标、多种计量分析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对城市群的这种外部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并思考城市群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此外,以长三角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城
本书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文献梳理,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钱纳里和塞尔昆的结构变革理论、分工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集聚经济效应”为基础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同发展分析框架,刻画了不同工业化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律。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和刘易斯模型框架基础上,结合劳动力流动这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运用数理模型对工业化后期的两化协同发展的微观机制进行理论阐释。从生产要素、产业发展、技术创新
本书开宗明义:唯有主动应变,寻找新的发展之路,才能破局生存。 本书基于战略规划制定的逻辑,深刻剖析标杆企业的战略规划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与场景,探寻制定出合理正确的战略规划背后所蕴藏的支撑力量,同时融合作者团队在咨询辅导服务中的实践工具,以期为大家提供一套战略规划制定的全流程操作指南,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了解和掌握标杆企业战略成长与战略管理的内在奥秘与方法。本书揭示了一些标杆企业总能识别并准确抓住每一次的战略机会,占领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是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一套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在每个重大的历史关口
本书全面分析和检验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资本市场变革如何改善公司治理和信息环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因此借助“沪深港通”制度这一外生冲击,研究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资本市场开放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沪深港通”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创新性和关键性步骤。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借助大数据分析及平台技术,根据企业跨文化经营的需要,构建了“基于冰河模型的文化指标体系”,打开了文化的“黑匣子”并采集了各指标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大数据环境下跨文化信息资源动态集成;设计开发了专门程序软件,初步完成实现“文化环境指标可视化”“文化指数排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上还系统编写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文化环境应对“指导手册”“工具箱包”和“具体案例”,可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参考、学习和借鉴。
本书从本体论视角、企业和顾客的整合视角、生态视角等多视角探索了.上述问题,对山东省国有企业品牌创建和山东省装备制造品牌升级进行了路径探索和对策研究;构建了品牌本体特征模型,将之运用于服务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对培育强大服务品牌提供了多方面管理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品牌竞争力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2021年度Interbrand世界品牌100强榜单上,美国品牌占据半壁江山,我国仅有华为-家上榜。本书作者认为,突破中国企业的品牌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