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自2011年以来发表在报刊上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部分论文的合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方针政策,文化领域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重要专题的研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实践的研究;文化领域历史问题或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如《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理论,丰富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文化发展规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 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19 年6 月29 日在合肥举行,就“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新中国7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本书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思考。全书共分为五辑,以“跨界融合”和“文化创新”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分别探讨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跨界融合与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与新型业态”“‘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创意之都与未来城市”等问题。本书立足前沿动态,关注现实问题,以跨学科的视野切入当前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文化业态与文化政策等,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
作为历史悠久的内陆省份,山西省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为使这些非遗世代传承下去,山西社会各方力量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2010年文化部批准在山西设立晋中guo jia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该区非遗实施整体性保护。保护区内非遗传承基础深厚,鲜明体现了北方农耕文化生态特征。本书对保护区内非遗传承个体、非遗中小企业、县级文化部门、学校在传承和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研究,为非遗整体性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例。在此基础上,透过该保护区内的非遗传承具体情况,进一步探讨了非遗的弘扬展示、非
本书运用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生存、抢救和保护现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分类,还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范畴、基本特征、形成、价值、整理进行论述和划分。在编写中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和自身特点,以四川非遗案例来分析探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本书以多维视角聚焦“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实践路径,力求为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建言献策。全书由“总报告”“综合篇”“国别区域篇”“语言篇”“产业篇”五大部分组成。
《亚洲共同体构想与课题》一书主要是关于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国家学者就建立亚洲共同体提出的构想、课题及建议。各位作者普遍认为现在是启动讨论建立亚洲共同体,特别是东亚共同体的时候,建议先从经济方面入手,后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