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敞开的门,一双蓝色的运动鞋,消毒剂的刺鼻气味:在房间里,一个女人被捅二十刀而死。另一个女人,一名私人广播电台的记者,正在对暴力侵害妇女行为进行调查。当她发现受害者和她同楼时,她开始对谋杀进行私下的个人调查。事实上,为什么许多妇女遭到强奸和杀害?她们为什么经常自愿向那些袭击他们的人敞开大门?为什么她们害怕出声对那些强奸他们的人如此重要?只有到最后,这些问题才能得到答案。
玛丽安·格雷夫斯自出生便不同凡响。她在远离世俗规矩的森林中长大,母亲被产后抑郁折磨而不知所终,船长父亲则因沉船事故身陷囹圄,她唯一的养育者是毫无责任心的舅舅。日渐成人的玛丽安发现了自己对飞行的向往,在经过诸多阻挠与障碍后,她终于成长为一名异常勇敢与优秀的飞行员。而环绕地球、让飞行轨迹化成一个完美的大圆是她无法忽视的梦想,尽管这趟旅程最终抹掉了她存在的踪迹……半个世纪后,同样失去双亲被叔叔带大的好莱坞童星哈德莉·巴克斯特,获得了在传记片中扮演玛丽安·格雷夫斯的机会。从剧本的第一页开始,她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用自己的心将生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生命的精华和真谛。 关于亲情,宗璞说:“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关于爱情,宗璞说:“生活最丰满处是因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这样的拥有,永远不能成为过去。” 关于悲喜,宗璞说:“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 ” 关于未来,宗璞说:“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
如何写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 如何写云?“小朵汇成大朵,如堆绵,如积雪。一会儿,绵和雪变化成一群白羊,一只大狗——狗是在牧羊吗?” 如何写人?“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但也就是因为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 如何写事?“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
《今日有点沉思》是谷川俊太郎在《朝日新闻》副刊每月一首连载的作品合集,创作于2016年至2020 年间,它诞生于日常生活,小小的花、迷失在巷中的感觉、忽然浮现在心头的天使、放置在桌上的物品……语言天真,直率,自然,充满意趣和让人回味不尽的诗情。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 0 世纪zui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她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zui重要的两个诗人。她的诗歌将哲学洞察力与文学抒情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语言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本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韵律与节奏,影响了包括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内的一众名家。 巴赫曼生前几乎拿遍德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的zui高荣誉毕希纳奖。《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
胡安·赫尔曼是20世纪阿根廷的重要诗人之一,也是继博尔赫斯、聂鲁达、巴列霍、帕斯之后,西语文坛涌现的又一头诗歌巨兽。赫尔曼复杂动荡的一生堪称20世纪历史的缩影:流散在南美的犹太人身份、对左翼理想的认同、军政府的迫害、漫长的流亡生涯。尽管见证了如此多的苦难,赫尔曼的诗却没有对苦难的浅薄哀嚎。他深入探索黑暗的根源,将最深处的绝望凝缩成诗句,用诗歌捍卫人的尊严,储存人的希望。本书以《胡安·赫尔曼诗全集》为底本,由知名西语文学译者范晔精心编选,收录诗人一生代表性的诗作,横跨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生
“该诗选为曼德尔施塔姆流放在沃罗涅日期间留下的“沃罗涅日笔记本”(三册)的全译,既全面呈现了一个“我躺在大地深处,嘴唇还在蠕动”的诗人和一种“恐惧与缪斯轮流值守”的诗歌命运,也将诗人生命最后令人惊异的迸发和创作上的演变展现出来。这些不朽的杰作,将诗人一生的创作推向一个高峰,也使沃罗涅日从此成为俄罗斯文学地图上的圣地。作为一部研究性的诗选,该诗选除了大量译注外,还附录了一些俄罗斯和英美德著名诗人和译者的精辟评论以及阿赫玛托娃、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和娜塔雅·施坦碧尔对曼德尔施塔姆的珍贵回忆
即将成婚的前医学生真壁,在婚礼前夕不断收到“恐吓信”,阻止他结婚。然而,他却不敢报警,更不敢让未婚妻知道自己的过往……此时阔别多年偶然相遇的学弟木濑,在无意中得知了真壁的难题后决定帮助他,委托侦探进行调查。而负责调查此事的侦探北见和木濑在初中时便有一段渊源,他们之前有何过往与成见,现下都只能握手言和,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真壁竟然是四年前强奸案的主犯?是被冤枉的还是另有缘由?“恐吓信”竟然出自未婚妻父亲之手?!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究竟想要阻止谁?……
本书是比利时导演香特尔·阿克曼唯一一部纯文字作品,以作者陪伴母亲度过她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为主线,穿插讲述了作者对亲密关系的复杂体会、作为独立女性电影人的成长经历,以及犹太血统给家庭带来的伤痛回忆。全书以自传式的笔法写成,口语化的文字直白冷峻,赤裸展现出平静日常下的刺与爱。书中亦附有多幅阿克曼的家庭照片与其所导演的电影画面,与阿克曼的自我剖析相呼应,构成影像与文字的深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