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道路。它首先是“人”活动的结果,人类的活动必然反映到文学中。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和情感投射,文学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文学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审美表现。人类社会有了丝绸之路,便有了反映丝绸之路的文学。这条经济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文明互鉴之路早已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汉唐时期的诗赋、散文、小说、变文诸文体都具有丰富的丝路意蕴,反映了丝绸之路的交通条件、自然风貌、历史变迁和中外交往。丝绸之路的经贸活动及外来文明成果成为文学意象
《格萨(斯)尔》是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隆福寺格斯尔》和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同为蒙古文《格斯尔》史诗流传最广的两个文本,也是珍贵的古代蒙古文文献。本书以史诗的基本组成部分——诗章为单位,对《隆福寺格斯尔》中的各诗章与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等文本中的相应诗章进行文本比较研究,通过对各诗章的叙事结构和变异过程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阐释各诗章的叙事结构特点以及由不同诗章组合而成的史诗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对《格斯尔》诗章的形成和演变规律乃
与历朝遗民不同,清遗民面临着道德和价值之源的干涸,经历着从“遗民”到“弃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由此成为国家“脱节的部分”。但士人身份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尤其是政治变迁极为敏感,后者深刻影响他们的活动、角色与命运。文学书写既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体察与因应,也依稀显示了裹挟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混沌力量。
本书借鉴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相关成果及研究方法,对高句丽传说进行多角度解读,并透过传说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历史事实及当时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与观念信仰,发现找寻更多的传说内容。对高句丽传说的整理、研究,可以很好地补充高句丽史料的缺乏,这对于了解东北亚地区古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东北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被后世学者称为“诗赋之祖”。其流传下来的虽然只有305篇,但在春秋时期却有百科全书式的地位,以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时至今日,《诗经》依然有着不菲的价值。 本书是《诗经》导读之书,也是姜广辉、邱梦艳《诗经讲演录》的续编之作,故名《〈诗经〉讲演录续编》。古、今解释《诗经》的著作甚多,名家辈出,但各家观点往往大相径庭,读者常常不知所从。本书选《诗经》51篇,所选篇目来自《国风》《小雅》《大雅》《周颂》和《商颂》,从经学解
如果把“中日现代文学关系”一语中的“现代”作为时间概念,限定在民国初年至1945年之间,就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文学发生了广泛、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呈现为一种高密度的交织状态。而作为日语同人诗刊的《铜锣》于1925年诞生在中国广州,继而移至日本继续发行,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现代主义诗歌杂志,就不妨视为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学交织状态的跨国性文学事件。以《铜锣》为纽带,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草野心平、宫泽贤治等的亲密交往和深层互动既印证了中日诗人间确曾有过“可以彼此畅谈文学的幸福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就是一长串的意外。” 四月的一个雨夜,在一条无人的公路上,大卫与年轻美丽的法律系学生嘉娜一见钟情。 嘉娜住在破败的公寓里,脸上带着谜一样的伤痕。大卫好奇嘉娜的秘密,但一切都太迟了——仅仅十天后,大卫发现嘉娜惨死于公寓,而自己则成了头号嫌犯。 大卫决定找出真相,他很快就发现嘉娜——这个理想主义的法律系学生——竟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全身心地追寻着一起谋杀案的真相! 大卫循着她的脚步深入案件,而与此同时,谋杀嘉娜的凶手正紧盯着他的每一步行动……
这是一本诗歌散文精选集。本书稿经作者多次优选,从已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诗歌80首、散文80篇,基本涵盖了作者四十年的诗歌、散文创作的主要作品。全书共分回转、血脉、淤土、南行及来沪五个部分组成。以“回望”为主线,通过自己在淮北长大到走出小村庄走进大学,走入社会闯荡海南,最后来到上海扎根落户的经历,回望这六十年的人生历程。本书稿以诗歌配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用诗歌表达情绪,加以散文为诗歌进行衬托和佐证。一首诗配一篇散文,诗与文互衬,基本构成互证关系,形象、立体地展现了作者六十年的生
作者以杜月笙的生平为主线,查阅大量海内外档案、史料,真实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一生:一个来自乡下的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上海滩的黑帮大亨,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领域,成为当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杜月笙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社交场上,他长袖善舞。纵观其一生,不仅得益于其黑帮背景,更重要的还是海量人脉,以及对于时局、时机的精准把握。
先跳了再说!末路穷途后有无限辽阔。年近九旬的日本国宝级编剧仓本聪回望来路,写下这本毫无保留的生命热语。《北国之恋》《敬启,父亲大人》《温柔时刻》《风之庭院》……仓本聪的戏剧饱含对生命的礼赞、对土地的歌咏、对人与人之间情义的无比珍视。栖居北方大地,他被富良野夜的声响、大雪掩埋下废屋的气息、脾气很好的熊在树干上留下的爪印以及拓荒者的生存智慧深深震撼,理解了“树靠根立,但根不为人所见”,认为思考必须“从零海拔起”,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戏剧也好,人生也罢,若一无所有,便从零建造。没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