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年代,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最明亮耀眼的那一颗。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通过刻画张岱的人生经历,指出张岱美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述,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
青年作家、剧作家梅二月,最新长篇历史小说。以多视角相互观照、多人第一人称陈述的手法,叙写了主人公长孙若璃跌宕而隐秘的一生,观照一代女皇武则天传奇而曲折的政治历程,演绎一代名相狄仁杰的儿女情长、智慧果决。
《宇宙墓碑》一书是面向科幻文学爱好者设计出版的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地球是人类摇篮,走向深空是人类千年来的梦想。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走出地球,向外太空拓展生存空间以及思考深空远行的意义,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的关注。年轻读者对此也充满兴趣。《宇宙墓碑》一书主要聚焦于深空探索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人类在深空探索时代可能面对的种种牺牲。前进是需要代价的,置身于无尽宇宙,人类显得何其渺小,但人类就是想用自己的有限去探索无限,用自己的渺小去丈量宇宙的宏阔无边——思考和行动,是让人类由渺小变为强大的
《七重外壳》是一本为科幻文学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集。本册主要内容专注于元宇宙及虚拟未来方面。自2021年起,元宇宙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但有关元宇宙的构想,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了,比如《黑客帝国》系列,比如王晋康的《七重外壳》等等,都属元宇宙题材作品,而国内外很多科幻作家的作品,也都涉及这一领域——元宇宙题材的兴起,从法律、伦理道德以及技术层面对人类提出了很多亟需解决或面对的问题,比如如何限制虚拟空间过度使用,比如如何限定机器AI的权限等等,在本书中,不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此类问题以
本书内容讲述: 前朝孤女肖南回, 生于贫瘠之地岭西宿岩。六岁时因缘际会, 被讨伐叛军的肃北军将领肖准收为义女, 后取名南回, 意为终有一日要向南回到这里, 夺回落陷的失地。肖南回将肖准平生夙愿当作己任, 习武数载, 披甲而战。不料一切都在她二十岁生辰的那一天扭转。北地霍州传出前朝失落秘玺的消息, 皇帝、前朝遗孤、江湖门派等各方势力闻风而动。肖南回怀疑秘玺一事与肖准生父--朔亲王肖青灭门案有关, 遂一意孤行前往北地调查此事, 与同样追寻真相的神秘公子钟离竟 (夙未) 男主相遇。
本书共分“青苔”“黄昏的风”“岁月”“面对大海”“关于美”五个篇章。诗歌中包含了生活、哲思、及人生的意义。作者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书写诗歌,句子不仅诗意绵绵,且隐含着深奥的哲理,这亦是青少年喜欢她的作品的重要因素。作者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诗歌的形式展现生活,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向上的动力。书中不仅有人的情感,就连植物及山河也有一种静美。让人读后顿时大脑换然一新,身处一种幽静之地、仿佛漫步在喜欢的山林间,听涓涓流水之声。
一具故人的遗骨,引出风雨前朝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故事以庚子年间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7人为原型,讲述光绪年间三个湖南年轻人经洞庭水路下汉口,他们的生命小舟从此卷入了晚清大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的故事。小说呈现了动荡年代中波云诡谲的纷繁世事:一品大员因为愁银子过年,钩沉出一笔风流孽债;湖广总督为了给清王朝续命而大办洋务、派出两湖年轻才俊留学东洋;汉口一家卖眼药水的药店,竟是海外组织的秘密大本营;戊戌烈士谭嗣同绝命诗中的另一位昆仑之杰,为了给亡友报仇,奔走海内外广泛结交多位仁人志士,欲起长江流
故事接着作者的上一部小说《消失的火星雨》发展,转学到图德高中的笛拉,顺利成为了一名美术生。但笛拉的意识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春城的交换门票还留在她手里,而门票在没有按压指纹、没有使用的情况下,长出了一根白色羽毛。这是因为笛拉的意识被春城的一种飞鸟幼灵寄生了,飞鸟汲取笛拉的意识,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笛拉。同时,立春一到,笛拉收到春城传来的消息,由于她去年没有使用交换门票,这一行为让她必须去春城当囚徒,若不去,春城将永久性地夺走她眼中的色彩,这让她没法再继续画画。她不得不赶赴春城。
《上海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1927-1937)》是一部具有特定关注视野、扎实理论辨析、生动场景呈现以及学术新见迭出的研究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政治和文学充满张力的背景上,从文学的本体立场出发,全面系统考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起落过程,及其包含的文学和社会内在原因。对自由主义这个内涵含混、边界模糊且充满歧义的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历史化抽样考察。通过探讨徐志摩、林语堂、沈从文等人在上海的文学活动,深入思考了上海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本书收录了作者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分为上辑散文篇和下辑随笔篇。散文篇中,作者对赣鄱山光水色、风土人情满怀眷恋和敬畏。比如,深入大山收集民谣、体验生活的可喜收获,对八百里修河的回望和礼赞;下辑随笔篇是作者在2013年到2017年担任《中国工程咨询》执行主编期间,为刊物撰写的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