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讲授中国古体诗中“绝句”这一体裁发展历史的图书。绝句是传统汉语诗歌最短小的样式。金圣叹分解唐人律诗,就把一首律诗看成是由两首绝句组成。五古中的《西洲曲》,七古中的“四杰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若干首绝句组成的。至于词体的来源之一为绝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书作者周啸天教授立足自己对古体诗的深厚积累,旁征博引,梳理了“绝句”这一诗歌体裁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分析了这种诗体的优势,指出其不足,对于诗歌学习者及爱好者而言,不失为一本案头工具书。本书为我社2019年出版作品更名修订再版。<
本书是一本通过诗词联语歌咏四川的图书。本书作者周啸天教授从大量方志、总集、别集和其他图书中,辑录古今歌咏四川的诗词联语千余首,旨在使读者通过含英咀华,而神游巴山蜀水。全书以山川道路为大纲,共分五卷:剑门蜀道·卷一、天府成都·卷二、川西奇观·卷三、峨眉川江·卷四、川东夔门·卷五;以名山、胜水、古城、名人、风俗等具体事项为条目,条目又分两级,一级条目以编号形式呈现,二级条目以链接形式呈现,条目之下,系以诗词联语。纲举目张,期在条贯畅达。本书为我社2019年出版作品更名再版。
本书将北宋乐府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期的乐府诗人及其作品,梳理北宋乐府诗的创作情况。根据乐府诗创作风格的变化,将北宋乐府诗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并分析各个时期的创作风貌。同时结合宋人的乐府诗观,在分析北宋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承传关系的基础上,揭示北宋乐府诗的独特之处,合理评价其在整个乐府诗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本书结构清晰,论证严谨,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版本的考察详实有据,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丰富了学界对北宋乐府诗的认知。
《方圆之间》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银行人邢真受命到一个面临经营危机的支行任职,从上任“三把火”开始,到全力营销与危机应对,带领支行员工团结奋进、不惧风险、敢于担当与负责,三年内彻底改变了该支行的落后局面,进入全市前三名。故事人物有一般柜员、网点大堂经理、理财经理、业务主管,也包括部门主任、分管行长、行长,基本涵盖了一个基层支行的各岗位,展现了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以及机智勇敢、充满智慧的时代品质。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在失去故乡。或是眼看故乡日新月异,不再是童年的模样;或是在外漂泊多年,忘记了乡音,也被故乡所遗忘。 男孩小满的故乡是一座工厂。商店、医院、学校、家属院围绕工厂拔地而起,仿若繁华的小上海;既是同事又是老友的邻里关系,汇成饱含温情的熟人小社会。大院里的八卦新闻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放学后的爱情总逃不过大人的眼睛。早恋的小满难逃厄运,只能守在女孩窗前,想多听一听她的声音。 当他的青春与爱情挥洒殆尽,工厂也在经济转型中走向衰败。下岗、打工等不安的词语涌入安稳
少年时代丧父失母的纪洪寿,阔别故乡到天津卫谋生,本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却阴差阳错地学会了绱鞋手艺。不甘现状的他逃离芦台,投奔天津卫的亲戚被冷落,不得不再次成为鞋铺的绱鞋匠。他以勤恳与好学立足,不仅结交了有志之士,还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成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焊工。面对生活设下的一道道关卡,他从不气馁,用坚韧与执着,在荆棘之中蹚出一条安身立命之路。
《天边物语》是梁衡先生根据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审美之心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合集,全书融文章、诗词、摄影、绘画为一体,有山水、器物、建筑、石刻、人事五大类,以“稀、奇、美、趣”为取材标准,篇篇文章短小、精致,语言鲜活、文笔轻松,有思想、有温度,带读者于细微处寻见大美,体悟何为至真与至纯、何为像未开化的孩子一样永葆童心。
本书及《前沿世界史:环境、疫病与记忆建构》都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的十年精选集,荟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精彩文章,不仅角度新颖,史实严谨,而且生动活泼,文短意长。 分为“世界史、全球史以及历史研究中的跨国转向”“不同文明的特征及交流互鉴”“国际海洋史研究 ”“城市史”“图像和数字化历史”“书籍、阅读以及知识生产的历史”“心态史与情感史”七大板块,为广大读者带来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过“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涩的刻板印象,走出学术象
"《心洞》采用半纪实的写作手法,讲述了华人心理治疗师简在美国旧金山为身份各异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的故事。作者以七周的时间轴为主线,生动描绘了针对不同类型来访者的临床治疗场景,并图解式展现了各种心理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本书既是治疗经验的翔实记录,也是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科普指南,更是一部富有人文关怀、深切感受生命大幅度变化成长的动人小说。读者将透过书中的故事了解来访者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故事,见证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转折,并感受到治疗师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路历程与生命感悟。本书既适
《思辨录辑要》,清陆世仪撰。陆世仪,号桴亭,江苏太仓人。《思辨录辑要》是陆世仪的代表作,收集了语录、笔记等作品,属随笔札记类古籍。陆世仪著作编排原无次序,也少分类,漫为四十余卷,名《思辨录》,后经江士韶、盛敬等人的整理编排,才形成了前、后集共十四类三十五卷的结构和规模,名《思辨录辑要》。《思辨录辑要》流传至今的版本大致有安义本、正谊堂本、重刊安义本、江苏书局本。此次校点,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以正谊堂本、重刊安义本为校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者为景海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