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了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表达,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把握好话语策略;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
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指出从包括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政党中心主义在内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到民主等政治学理论的基础概念,再到理性选择主义等流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均是特定国家和特定历史经验的产物,但却以普遍主义的方式传播且影响深远。社会科学是主要国家发展阶段的产物,已经走进世界中心地带的中国,自然要为国际社会科学贡献知识产品。历史政治学的提出,不仅使中国政治学终于有了政治学专属的研究方法,即中国政治学不再和其他学科一样使用社会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更为政治理论的发现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历史路径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方法,对中国古今的国家形态进行贯通性研究,并将其概括为“文教国家”。全书揭示了中国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国家的结构与其比较重要的治理制度与机制。本书自觉、全面地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就中国型国家的构成和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命题,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运用历史政治学发展政治学理论的方法。本书的研究不是历史学的而是政治学的,试图以历史构建理论,期待其不仅可以解释历史,更可以解释现实,甚或对实践的“止于至善”发挥一定作用。
本书以腐败与反腐败的界定为基础,研究了腐败程度和反腐败成效的测量标准和方法,阐释了政治性腐败转向个体性腐败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过程,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提出腐败治理成功的评判方法,认为腐败治理需要同时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大目标”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小目标”,腐败治理的双重使命决定了反腐败机构的双重职能。本书深入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这两个影响腐败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选择欧盟、瑞典、中国作为个案进行比较研究,用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资料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
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进一步构建和合、进步、美好的大国形象。同时本书提出,构建中国大国形象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因此,新时代中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各国均放松管制,呈现从管制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的趋势。从经济法角度看,市场离不开国家的高权行为,变革的是高权行为的行使方式。合同和规制成为新国家治理体系的两大支柱,由此,契约规制逐渐发展与繁荣。契约规制可以弥补传统命令与控制规制模式的不足,是市场规制不可或缺的规制技术。书稿主要内容包括:公私法交融趋势下契约规制的源流与意义,契约规制的理论依据,契约规制的构成要素,公用事业契约规制的规制技术,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规则设计,混合所有制公共企业章程的规制等。本书稿倡导市场规制
国家治理既是政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又是政治学学术领域的关键命题。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中国国家治理内在逻辑的深刻认识。本书从“行政区划与府际关系”“统合式治理”“经营型政府”“引导型自治”等地方治理中的典型现象出发,系统整理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的思考,以期为推动中国国家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与思想贡献。
四十多年来,政务热线经过起步探索、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三个阶段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运行有序、持续创新的政务服务平台,并在新时代加快向4.0阶段——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着力打造成为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在政务热线提质增效的要求和有限资源能力和技术应用间的张力背景下,政务热线发展面临数据治理与协同治理探索等新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回应中微观层面治理对政务热线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构建韧性热线与推动热线数据治理建设成为热线发展进一步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书围绕我
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实践的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主要范畴、主要关系等内容。通过研究政治话语,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具体执政思想的转变,并且发现这种思想转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走向乃至世界的整体格局。国际事务的交流,更多地反映在话语的交流上。要使世界了解中国,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如何能够准确、完整地阐述和表达中国特色的道路、制度和理论,以更好地向世界呈现中国的社会现状、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政治话语研究,既是帮助中国民众自我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实践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