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是人类资源、环境乃至军事活动的重要场域。尽管其对全球繁荣和地球的健康意义重大,然而这一领域缺乏强有力的全球机构来进行管理。全球公域中所蕴藏的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可观。19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例如大陆架的石油资源、极地的矿产和石油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结核矿资源等都曾引起过不小的国际政治博弈。美国依靠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深入探索全球公域,发现其中的资源。资源开发问题与主权问题、安全问题、环境保
本书收录了《迈向203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产业变迁》《生产率重于生育率》《美国革命中的思想、利益和可信承诺》《设计规则的过去和未来》《工作的意义与保护:可持续体面劳动的构想》等文章。
本书拆解了关于选择架构的若干关键要素,包括提供多少选项、如何呈现这些选项、如何考虑人们的自然认知捷径等,把这些知识融入日常案例,为创建有效的选择架构提供了指南。
本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内容修订而成。本书系统介绍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工程经济学概论、工程经济要素、项目经济预测、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法——单方案评价和多方案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工程经济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经济评价案例——某钢铁联合企业财务评价。书后附录给出课程涉及的相关数据,便于教学和实际使用。本书主要作为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探索实践中,破解了后发国家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为线索,将马克思经典文本、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统一起来,构建了一个阐释中国道路的理论体系。 全书阐释了中国共
当前,全球经济前所未有地取决于我们的消费。经济状况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不断增加消费,哪怕人们的支出稍有下降,也会导致大范围的失业、破产和房屋止赎。地球却在警示人类消耗得太多尽管我们已经在努力进行绿色消费,但全球碳排放量仍未下降。消费,应该停止,却不能停止?面对这个悖论,这本书的作者加拿大知名调查记者J.B.麦金农展开了这样的设想:如果我们干脆停止购物,会发生什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不引发经济崩溃的情况下,使我们的消费与节约地球资源的需求平衡?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
本书是一本有关经济思想史的不同寻常的小书。本书无意于与那些适用于经济思想史完整课程的优秀长篇巨著一争高下,而是旨在于为经济思想史仅占一小部分的课程提供一份便于使用的简明概述。本书短小精悍,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理清了经济思想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脉络,较为全面地讨论了主流(正统)以及非主流(非正统)的重大学派及其变迁。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短小的篇幅当中,本书在阐述经济学家或经济学派的思想时,却有意识地引用了经典原著当中的著名段落和语句,恰到好处地将它们融入具体语境,有助于我们“原汁原味
本书介绍了目前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梳理了不同创新主体开发、利用专利的方式和方法。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对不同创新主体的作用,知识产权在不同创新主体中的问题与危机,专利的开发、开发、保护、检索和运用,军民融合背景下知识产权发展,基于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案例分析。
任何人都能从中抓住经济学脉络,感受到经济学活力的通识读物 作者按照“森霍尔茨—罗斯巴德—博尔丁—萨缪尔斯—图洛克—奥斯特罗姆—拉沃伊—伯格—米塞斯—柯兹纳—哈耶克—布坎南”的顺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大师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导出他们观点的继承、学习、交流、辩论和碰撞,从而为读者呈上经济学的诸多观点、原则和方法论。 作者通过对这些经济学大师逐个分析、互相对比,同时结合历史与当下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扬弃,展现出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永恒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