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男人的海,女人的湖;沙溪月;春的疾驰;芭堤雅的雨;藏在深闺;大海;秋;苍洱魂;邛海月;巢湖日出;淮河夕照;漓江月色;碧水青峰一百里;神秘的天池;贞静的镜泊湖等。
本书是一部原创长篇女性职场小说。主要讲述一群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在广告传媒行业拼搏奋斗。女主角顾小曼虽遭遇挫折、饱经考验,面对诱惑守住了底线,最终在老行尊的扶持下实现自主创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本书系季宇先生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品《月光如水》《老耿的春天》《逝者如斯夫》《鎏金宝鉴》《无处不在》等,均是最新发表在《长江文艺》《清明》等文学期刊的中篇力作。作品题材丰富,现实题材的《逝者如斯夫》《老耿的春天》《就当从没发生过》《月光如水》《无处不在》,均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感而发,以小故事见大道理,叙事、写人、说理,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历史题材的《甲申疑案》《我的母亲田香梅》《鎏金宝剑》,于文献、传闻之间穿插,虚实相间,一步步寻找、揭示事件真相,故事引人入胜,小说叙
本书分为“故园回首”“世路俯仰”“天地追悟”“日月怀想”四辑,收录了《自己欣赏自己》《记忆醇香》《故里杨套》《寂寞的荒原》《心中的自己》等一百余首现代诗作品。书稿中收录的诗歌将当地历史人文与当代发掘开发相结合,将记忆中的家乡与家乡的当代面貌相映照,呈现家乡各种基础建设改善后的面貌,表达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想,反映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展现家乡人民精神状态的昂扬奋进。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中短篇代表作品《与眼镜蛇为伍》《宋刺》《太祖的刀》等篇,作品多以武侠题材为主,在宋朝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侠士行走江湖的经历,讲述了武侠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交融的故事。可读性强,具有达观的人生态度。
本书系一部网络文学评论集,分为“宏观视野”“类型探析”“名作细读”“作家评论”“作品解读”“文体研究”“新作评介”“名家访谈”八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神话”与未来文明;文学“世界”与基于数码人工环境的文学叙事;网文叙事伦理的特异性与正能量化的可能路径等。
19世纪末,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学学科的建立,大量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参考读物应运而生。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施慎之 《中国文学史讲话》只有短短10万字,乍看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该书体量虽小,内容却十分完整,其研究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诗、文、辞赋、词、曲、小说,诸体皆备,举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予以简明扼要的点评。此书在“文”、“学”、“史”三方面都具备较高品格,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且学术立场鲜明,治史态度公允,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中国文学史普及读物。
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 《中国文学史解题》内容上分为《文学解题》《文学史解题》《中国文学史解题》三大部分,分别回答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史、应该如何书写中国文学史这三个问题。三大部分下又分专题,全书近50个专题。所述所议,在一定程度上又兼具文学批评的意味。本书虽顺应以源自西方的文学观念为衡量标准、以西方式的书写范式为效仿对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著述“主流”,但也流露出对中国文学固有之思想传统与民族立场的关注与尊重。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史价值。
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 《中国文学ABC》是世界书局策划的“ABC丛书”之一,主要是面向青年学习者,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概况。《中国文学史》则通论中国文学三千年发展历程,是结构完整的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概论》为专题性研究,集中分析阐释了文字、文体和作风(即风格)等三个问题。如果就应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阶段而言,《中国文学ABC》浅显通俗,适合于个人自修;《中国文学概论》立论精严,适合于课后延伸探讨;《中国文学史》繁简适中,体例规范,眉目清晰,最适合作为中
《中国文学史话》是在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理想目标渐趋一致的时代背景下,梁乙真以编者为自我定位,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一部贯通先秦至清代的文学史。其材料收集丰富得当,史实取证正确缜密,较为及时地运用新文献,吸收新观点,阶段性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水平,体现了后五四时期的一代文学史家自觉重写文学史的努力与追求,具有显著的标本意义。贯穿《中国文学史话》的“自律论”文学史观,或者说与进化论分道扬镳的纯文学观,以及对“有趣味的学术”的追求,则是本书的特色所在,也是作者学术个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