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探索古代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本书以赋论中的赋序、赋注、赋评、赋格、赋话五种较为重要的批评形态为研究对象, 以文史互证、微观宏观相结合、现象分析与理论概括相参照等方法, 对赋论的渊源流变、 批评形态、文献材料、理论范畴、功能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 以期能准确地评述赋论在中国赋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本书收录了近40篇关于詹福瑞先生新书研讨会的文章。詹福瑞先生的《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是学术专著,《小言詹詹》是学术随笔,《四季潦草》是诗集。研讨会上,30多位作者就三部新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霍普金斯是最负盛名的维多利亚时代诗人之一。他以其重新发明的跳韵技巧而闻名,这是一种有着古典源泉,但又打破当时韵律规则的诗歌形式,使他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动感。他的写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直至今天的英美诗界,他的诗歌依然被许多诗人视为学习的典范。他的诗歌大体可以分为自然诗、劝谕诗、宗教诗和内省诗四类。他的诗歌抒发宗教情结与困惑,描摹精神升华与沉沦,透视内心愁苦与纠结,勾勒灵魂坚守与分裂。本书是霍普金斯诗歌在中国的首次翻译出版,从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精选出147首代表作,完整呈现了霍普金斯的诗歌
本书以东北抗日联军在本溪地区的浴血奋战为经纬,用鲜活的笔触编织出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这里有草莽英雄的无畏抉择,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热血丹心,更有普通百姓在危难中迸发的家国大义。书中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与口述记忆,既有惊心动魄的战场拼杀,也有隐秘战线的智慧较量,字里行间流淌着“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铮铮铁骨。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入作者多年来的代表作,包括《不准眨眼》《小李还乡》《坐在楼上的清源》《张先生在家么》等四部。本书的四篇作品,深度呈现小人物的时代命运,是一个作家的严肃思考。他早年受王朔、朱文等作家影响,行文犀利,语言幽默,后期重新回到老舍与茅盾的传统,不断探索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新的可能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月光青蛙;儿子与猫;顺子;幻想亭;登云;盲娘;白水青菜面;紫藤花开;人面桃花;王小毛的一个夜晚;风筝;向阳扶贫号等。
本书是诗人黄梵的倾力之作,旨在揭开新诗的神秘面纱,引导读者步入新诗的殿堂。书中内容分为十一课,每课聚焦于新诗的十一个核心主题,从诗意的探讨入手,逐步深入到新诗的创作技巧与理论分析,深入浅出,系统地探讨了诗意本质、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差异、意象的分类与运用、新诗的结构与形式,以及新诗中传统手法的现代演绎等多个维度,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细致的学习指南。偏口语化的表达风格亲切自然,实例丰富、具象、通俗,帮助读者祛除创作的畏惧心理,直观感受新诗的魅力,让复杂的诗歌创作技巧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八篇代表作,以“当代人的情感困境”为主题,探讨奇情,解构欲望,书写90后的情感模式。如果深情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小说涵盖各类错综复杂的角色——出轨的丈夫、充满报复欲的年轻男孩、感情消失的男女等等。在小说中,善与恶都是很必要的存在,如何运用这些特质在人物身上发生冲突的效果是个考验,温凯尔在试图摸索一种片段,特别是在这几篇小说里,探讨某些自由而激烈的事情。小说敏锐地观察群像,映射当中的微妙与进退,笔调严谨冷静、充满张力,风格极具个人特色。
她坐在路边,看着那辆马车爬上小山朝她迎面驶来,莉娜想:“我从阿拉巴马州过来,可真远呢。一路从阿拉巴马过来,全靠步行。唉,可真远呢。”她回想,虽然我在路上还不到一个月,却已经到了密西西比州,比我以往任何时候离家都远。我现在走的路,比我十二岁时,从家走到多恩厂的路还远呢……
本书精选毕淑敏女性心理与成长的美文合集成册。其中既有她人的故事,也有她自己的故事。还特别讲述了自己如何在退伍后,先从事内科主治医师,后转型心理医生,继而专注写作的心路历程。在一个“没有墙壁的工作间”里她笔耕不辍,支撑她一路走下来的,是雪山赋予她的使命感,是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还有家人默默的守护与支持。此外还特别讲述了父母一代的苦难与辉煌,读来令人温暖、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