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植被誉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文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丛书精选三曹代表性诗文80篇,译文别具一格,注释精细全面,鉴赏史论结合,将艰深晦涩的文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呈现,深刻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热望,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汉末社会画卷。
王维是盛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名“首冠一时”。本书作者于1990年出版论文集《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对王维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在王维研究领域,《新论》是一部论证缜密中肯、考证翔实可信、成就超越前人的典范之作。它出版早,影响大,将王维研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获得北京市委宣传部颁发的1990年版北京市优秀图书文艺类一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2006年,作者以《王维新论》为基础,增收论文七篇,编成《王
本书以清朝驻藏大臣的设置伊始至终止的185年间历史变迁作为研究的时间维度,以青藏高原藏族主要生活地作为研究的空间维度,将驻藏大臣创作的藏事诗置之这种时空交织的背景中去研究,按历史时序依次论述了雍乾、嘉道、光宣时期九位驻藏大臣的行述以及他们藏事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了驻藏大臣与清代其他诗人藏事诗的异同,归纳了驻藏大臣藏事诗的文学、文化意义。本书在对驻藏大臣藏事诗思想性、艺术性的深入剖析中,展示了有清一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风貌。
百花词韵系列丛书以贴合百花特色的108个词牌为题,歌咏108种花卉。本系列丛书包括《百花词韵:阆苑》《百花词韵:田园》《百花词韵:山野》三册,每册分述36种花卉,旨在以词之韵描绘百花之韵,传播中华词文化,彰显花卉之美丽、自然之玄妙。每本书精选了36首不同的古诗词,用36个不同的词牌贴合花卉的典型特点,表现花卉的独特之美,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读花语,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对花的认知,了解有关百花的知识。本书每首词还配有优美的画作,图文并茂,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可读性和观赏性,激发
本书收录了《回乡记》《葬马头》《公鸡的寓言》《我们分到了土地》《芝麻开门》《风吹芦苇》等六篇中短篇小说。这六部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记录作者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塑造了各种生动的农民形象。其中《回乡记》讲述了“我”接到父亲电话,了解到父亲被人撞了,但是“我”一个城里人拿撞父亲的人没办法,只好求好朋友冒充肇事者给父亲道歉以宽其心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吴君所写的《远大前程》《王菊花》《这世界》等中短篇小说。吴君是新世纪以来广东文学涌现出的优秀新生代作家之一,多年来以深圳为母题,创作了一批关于深圳的故事,形成了独特的“深圳叙事”。本书中的作品都是以深圳为背景而创作的故事,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众多年轻人奔向深圳寻找新生活的激情与辛酸。
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六月半》《小米开花》《那雪》等七篇短篇小说,《六月半》讲述了村子里六月半这个重要节日所发生的事;《小米开花》是以一个未经世事少女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乡村风情,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力量。这些故事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性美好的热烈赞颂。
本书是弋舟的自选小说集,收录了弋舟具代表性的四部中篇小说:《李选的踟蹰》《年轻人》《金枝夫人》《隐疾》。主要展现了在物质充裕而精神追求不息的当下,年轻一代如何通过自我反省与成长,克服精神困扰,寻找生活真谛的过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生活的多彩画卷,同时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需求的不懈追求。
本书是作家石一枫的自选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放声大哭》《合奏》《老人》《请我吃盘猪头肉》《三个男人》《乌龟咬老鼠》《五年内外》等七部短篇小说。作者以身边普通人为主角,讲述他们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故事,展现出人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后不失希望,勇敢追寻美好生活的精神。
本书选文的主题为“女性”和“爱情与婚姻”,通过对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曹禺《雷雨》、陈忠实《白鹿原》、钱锺书《围城》等经典名篇的解读,探寻了青春的意义,展现了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剖析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和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