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贬谪诗的主题取向,或抒发孤闷、思乡、叹老之怀,或表达用世、愤世之心,或书写酬赠、安闲之意,或咏史纪事、记写边地风物等;创作特征以感伤为主基调,具有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创作风格,少有的理趣、豪直,表现出延承与发展兼具的特点。明代仕宦文人的贬谪心态,或孤独感伤,或漂泊思乡,或忠心不遇,或恐惧不安,或乐闲崇道,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共存、复杂而幽微的特点。研究明代贬谪诗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文化与士人的生命形态。
本书沿循由哲学理路到文学意涵的写作思路,剖析熔铸在罗蒂新实用主义哲学底基之上的文学思想。本书首先追溯罗蒂文学思想中的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及浪漫主义传统渊源,梳理罗蒂通过颠覆形而上学、以“小写的”哲学改造认识论哲学转变传统哲学范式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脉络。罗蒂否弃将科学奉为优势文化的哲学传统,推崇倡导对话、多元、想象力、偶然性的文学文化,在他看来文本阐释即使用,文学的社会伦理功能远胜其审美艺术性。新实用主义视域下,文学促进个人完美、道德进步、社会团结,是人类达至幸福生活的最佳途径
由于小说的核心要素离不开语言、故事、结构,因此本书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从“讲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结构的铺排、独创“莫氏”语言的先锋和本土风格等方面对莫言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以连续性为关捩点,对他的小说采用的历时态的叙事策略和表现的审美特色作发生学和谱系学的寻踪,从而打破延续与断裂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的嬗变转型中归纳和总结文本中蕴含的永恒质素,比较完整地呈现莫言万变不离其宗的创作规律。
马伯乐在抗战之前就很胆小的。他的身体不十分好,可是也没有什么病。看外表,他很瘦。但是终年不吃什么药,偶尔伤了风,也不过多吸几支烟就完了。纸烟并不能医伤风,可是他左右一想,也到底上算,吃了药,不也是白吃吗?伤风是死不了人的。“他自己一伤风,就这么办。”若是他的孩子伤了风,或是感冒了,他就买饼干给他们吃他说:“吃吧,不吃白不吃,就当药钱把它吃了。”……
本书收录了萧红一生所创作的大部分的散文,主要内容包括:《弃儿》《小黑狗》《广告副手》《中秋节》《一天》《夏夜》《皮球》《镀金的传说》《搬家》《祖父死了的时候》《三个无聊的人》《初冬》《访问》《黑夜》《索非亚的愁苦》等。
本书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的一本经典游记。朱自清的游记,文风细腻委婉,语言精雕细琢,构思新颖别致,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温和之美,堪称中国白话美文的典范。主要内容包括:《海行杂记》《威尼斯》《佛罗伦斯》《罗马》《荷兰》《莱茵河》等。
本书是作者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之一,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一隅发生的故事。作者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的固有思维,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体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与此同时,通过罗歪嘴、顾天成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反映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
本书主要是记录1998年肇源县新站镇抗洪抢险、抗灾自救中的人物缩影和重要事件。1998年嫩江沿岸的新站镇遭遇了30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侵袭,从7月6日丁家围子段出现险情以后,新站镇10080米国堤险象环生,镇村干部群众在国堤上昼夜奋战,无一人下过堤,也无一人回过家。1998年8月15日凌晨2点20分,嫩江第三号洪峰携狂风暴雨,以每天上涨70厘米的惊人速度扑向新站镇胖头泡段国堤,已经被洪水浸泡、神撞四十多天的国堤最终不堪重负漫堤决口。险情出现后,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官兵及抢险群众安全
《古都》是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
京都城中,一对老夫妇经营着一家历史悠久的布匹店,天真善良的千重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一次外出,千重子发现与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农家女苗子。
原来她们两竟是一对孪生姐妹,可一个养尊处优,另一个却又清贫劳苦。
悬殊的身份逐渐让二人陷入长久的苦闷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