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诗人十四个》作者黄晓丹的随笔集,收录了黄晓丹随笔32篇,写的是她从20岁到30岁的十年间,对人生的思考、对前路的迷茫的库绕、对自身的困惑的探索,对生命的意义的追寻,内容涉及友情、爱情、梦想、生死、焦虑、孤独、迷茫、女性成长等方方面面。这些思考的力量,成长的瞬间,帮助她自我修复和完善,弥合灵魂与肉体、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裂痕,终于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本书为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民国文学研究专题近五年的教学成果结集。该课程自2018年开课以来,一直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围绕民国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师生共同研讨,形成了一系列得到学界认可的成果,是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见证。全书分为三编:“社会史视野”体现为文史互证的研究方式,是对“作为方法的民国”的落实,是课程开设之初的工作坊主题。“‘区域间’的文学”是关于“文学史空间转向”的落实,成果普遍表现对于“区域”“流动”等问题的关心。“文学史的‘地方路径’”,是对地方路径视野的落实
本书收录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11个话剧剧本。《主角》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尘埃落定》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剧本发表于《新剧本》月刊;《九三年》由国家话剧院上演;《庄周戏妻》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演、《玉禅师》由上海现代人剧社上演,剧本均发表于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评论》双月刊;《生存与毁灭谁杀了国王》、《牛虻》、《弘一法师》均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演;《永远的尹雪艳》获“田汉”优秀剧本奖;《孙中山》获文化部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以及《漂泊拉萨》。
《莲花白》是继宁不远《米莲分》之后又一部中篇小说,是“黑山”系列小说的第二部,以作者在老家的上学经历为背景,写女孩之间微妙的友谊和初恋的懵懂情愫,语言质朴,情感细腻饱满。关于青春时期的伤痛和渴望,成年之后回望,那种情感一直在默默影响我们。我离开故乡黑山,来到县城读初中,和县中的明星学生李美成为最好的朋友,但这并不是一个“天才女友”的故事。我因为偶然撞破了李美的一次盗窃行为,引来了全校无声的霸凌,几近崩溃。这一切因为李美的死亡和我的转学而中止,但它对我的影响持续了半生并导致了我的抑郁症状
该书为文学研究类著作。本书全方位搜罗、整理了宋代笔记小说作品,对佛教影响下的宋代笔记小说创作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以故事性为前提,归纳了宋代佛教世俗化对笔记小说创作的影响,探讨了笔记小说对宋代儒、释、道、巫等宗教关系的生动反映和体现,考察了佛教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宋代经典果报、入冥、冥定和灵验类故事题材,分析了佛经对宋代笔记小说的叙事内容、手法、视角等的影响,指出了宋代笔记小说与佛教叙述在发展过程中的共生关系以及佛教在宋代的新变和其对笔记小说文体的影响。
《漫画讲透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是以《西游记》原著为基础绘制的少儿漫画,讲述了“偷吃人参果”到“老君伏青牛”这段时期奇幻瑰丽的西游故事。漫画后以原创IP“大华”“小华”的视角,带领孩子透过西游故事,挖掘更深层次的生活智慧,收获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道理。另附知识拓展模块。从西游故事切入,挖掘新颖有趣的问题,并进行科普,让孩子边看漫画,边学习中国传统文史哲知识点。
《漫画讲透西游记·唐僧收徒》是以《西游记》原著为基础绘制的少儿漫画,讲述了“观音试玄奘”到“四圣试禅心”这段时期奇幻瑰丽的西游故事。漫画后以原创IP“大华”“小华”的视角,带领孩子透过西游故事,挖掘更深层次的生活智慧,收获能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道理。另附知识拓展模块。从西游故事切入,挖掘新颖有趣的问题,并进行科普,让孩子边看漫画,边学习中国传统文史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