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舞台上,政客的举手投足会透露出何种信息?从官僚的刻板行事中,我们能否一窥权力运作的玄机?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获奖作品中,美国西北大学的罗伯特·哈里曼教授以独具洞察力的修辞学观点,重新定义了政治研究的边界,从崭新的角度启发我们对政治事务的思考。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卡普钦斯基的《皇帝》、西塞罗的书信集、卡夫卡的《城堡》等一系列经典文本,识别出西方文化中的四种政治风格:充满权谋的现实主义、关注礼仪的宫廷主义、强调说服的共和主义、程序优先的
这是一部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近乎白描的环境衬托、形象塑造、方言对话、情节铺陈,生动地塑造了泰国东北农村群体和个体的鲜明人物形象,真实地呈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泰国东北贫瘠土地上的农民生存状态。这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的优秀创作,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品问世之后,立即得到泰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中文读者对泰国文学,尤其是反映当代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了解尚少。译者将《东北孩子》翻译成中文,无疑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选择,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
本书尝试将赏析东西融合的现代主义名著与梳理其背后的文化交流故事结合起来,通过探索莫奈、叶芝、威廉斯、庞德、摩尔、斯奈德、蒲龄恩等十一位大师跨越文化壁垒,升华自身艺术的历程,确认东方元素对西方现代主义崛起、复出、再崛起所起的作用。本书集文艺史、文学评论、文化批评、东西交流史于一体,从莫奈的系列油画《睡莲》和庞德英文“潇湘八景诗”到米勒-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3年版《推销员之死》和李安三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作者在相关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累,研究方法前沿,
本书内容包括:今朝花树下、永定门北望、中轴线遐思、正阳门下一少年、在西山,想起万春亭六度毗邻中轴线、龙年天坛、天坛育儿记、北京的诚实、一线文脉天地心、烟火大栅栏、生命里那根中轴线、听讲座读中轴、中轴线上的繁华往事等。
南宋是题画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共出现题画文 1918 篇,题画诗 3041 题 4045 首,题画词 113 首,数量远超于前代,是题画文学发展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本书即以南宋题画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题画文学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首次提出南宋实际上可以被称为中国题画文学的自觉时期。
《视履类编》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为万历朝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视履出自《易经·履卦》,有回顾自己生平的含义,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笔记。
全书分门别类记述了作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善迹,分为惇伦、睦族、攻苦、贞教、励节、持廉、守礼等共四十门,六百则。每则自成一体,数十字至数千字不等,内容既有家长里短、人情往来,亦记录官场浮沉、朝堂议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评,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张居正、申时行、沈一贯等等。
《视履类编》见录于《四库全书总
王蒙是一个怎样的作家?除了他的作品,读者还可以从《我眼中的王蒙》来了解这位人民艺术家。《我眼中的王蒙》收录了三十余篇他人对王蒙的评述文章,这里既有刘心武、舒婷、贾平凹这样的知名作家同行;也有王山、单三娅等王蒙的家人,还有王蒙在新疆结交的少数民族友人、王蒙作品的编辑、在海洋大学授业的学生,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这些人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多面、更立体、更丰富的作家王蒙,为走进王蒙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本书立足王安石所作诗词文作品进行注解,分“诗”“词”“文”三种文体,并根据作者生平按时间顺序编排。通过对诗词文的详细注解,读者能准确理解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末的说明文字涉及社会背景、人物生平经历、事件缘由等,情节性较强,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亦能助益读者理解作品。作品注解与人物经历相得益彰的结合,有助于全面呈现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读者能更加全面直观了解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了解他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此外,本书注释详细且全面,可作为学习王安石作品的
小说《伐木》记叙了一位作家在维也纳受邀参加艺术家晚宴的心理独白。“我”一边坐在沙发椅上,一边回想着白天去参加挚友乔安娜的葬礼、思索眼前的所见,以及几十年来在奥地利文艺圈的交往与发展,整个晚上往事与现实交叠眼前,“我”发现周围尽是虚伪与卑劣,而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假象中”。
本书为2020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成果。本书从叙事学角度,借鉴西方互文性理论,研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文本互文性叙事问题,同时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渊源。通过梳理西方相关文献,探究互文性理论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对话空间,探讨中西互文概念的关系。全书主要围绕文本中意象的营造,人物语言动态意象的互文性,文本中诗词韵文的互文性,以及情节设置的互文性等方面,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