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诗文选读丛书”之一种,内容是宋代散文选注解读。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余年间,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其特点是明白晓畅,平易近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本书选录了这一时期主要作家的作品,选录篇目着眼于代表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以显示这一时代散文成就的丰富多彩。全书由原文、注释、解读、点评等部分组成,萃取经典文章,注释精练、准确,解读深刻、透彻。
本书是“中华诗文选读丛书”中之一种,内容是明代散文选注解读。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到明代,以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特别是晚明小品文的突破性成就而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散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隽永,思想深刻,艺术性强。本书选录了这一时期主要作家的作品,选文务求在文章的语言风格、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富有借鉴价值。全书由原文、注释、解读、选评等部分组成,萃取明代文学家的经典散文,注释精练、准确,鉴赏深刻、透彻。
22岁,她罹患了尿毒症;24岁,她接受了肾移植手术;26岁,她找到了一生挚爱——她的“高先生”;27岁,她成了职业作家;她就是90后励志作家——婉兮。相识之初,“高先生”便知道她的身体状况,但仍义无反顾地与她走入了婚姻,将彼此的人生轨迹融合为一体。热恋中的两个人都以为,只要有爱就可以了。可当锅碗瓢盆摆开、柴米油盐涌来,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磨合幻化成“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时,携手前行的两人这才发现——婚姻生活,远不是只有爱情就可以支撑的……事
本书分和太阳对视、独饮者、人间消隐几部分,内容包括:和寂寞的词语对视;和某一颗星星对视;和某一盏路灯对视;和太阳对视(九章);和一支笔对视(组诗);和一把菜刀对视(组诗);和一把口琴对视等。
柳宗宣的一部散文集, 精选了作者十余年间创作的十几篇散文。本书的内容, 主要是作者对人生的回望: 他年轻时在江汉平原任教; 后来只身北上, 在北京做编辑; 人到中年, 落叶归根, 又回到了武汉, 任职于一所大学; 退休之后, 则隐居于武汉周边的山林。对人生经历的叙述中, 可见作者对文字的珍视、文学理想的矢志不渝, 以及一直以来的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作者在行走之中, 不断与人和事建立联系, 产生感情, 每至一处, 都以饱满的热情, 积极生活, 投注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让这些文章体现了一种真
本书收录诗人梁彬近些年来创作的诗歌近100首,采用现代诗的创作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梁彬开始现代诗歌创作仅有四五年,在此之前其一直进行着古体诗词创作。诗人似乎可以在两者之间来去自如,足见他有着深厚的传统诗词底蕴和进入现代汉诗的灵气和悟性。梁彬的本职工作是校长,他的理性、纯粹、正统的审美情趣,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干净、节制,富有哲理性,兼具画面感。诗人长于将诗性的语言置放于情感的冷峻、悲伤之上,他的诗释放出征服的勇气和人性的悲悯。本书所选诗歌融抒情、叙事、哲思于一体,将现实生活注入日常
本书是由三十余篇各自独立成篇的报告文学作品组成,主要内容是记录阿坝州十三个县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如,书里呈现了刺绣传承人班润美的故事,讲述了她对刺绣的热爱和为之付出的努力,并最终成为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剪纸传承者韩龙康与侯崇贵,从对剪纸的喜欢到希望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并为之奋斗的故事;还有非遗项目南坪曲子代表性传承人黄德成对曲子的钟爱等。
本书集结了作者高长安近年来在媒体刊发的130余篇新闻作品。全书分为人物篇、观点篇讯、专访等形式,以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点滴记录河北省乃至全国的专家观点声音、社会人文进步等,同时也体现了一名媒体记者的观察和思考,洋溢着一位为广大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本书为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续编, 包括十三章: 一、情景交融; 二、老; 三、厚; 四、涩; 五、诗中有画 (续); 六、不即不离·不粘不脱; 七、家数·名家·大家; 八、拟与避; 九、神韵; 十、格调; 十一、性灵; 十二、肌理; 十三、中庸的美学。主要内容为作者曾发表在各学术期刊的论文。选取了十三个点来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阐释。
本书涵盖了中西文艺理论、文论史,新马克思主义文论,朱光潜的当代美学研究,钱中文的文学理论研究,西方现代性,西方现代性批判等议题,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理论修养。本书呈现了作者从文艺理论研究到文化研究的学术轨迹,推进了中国学界对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进展,中国当代文论、美学、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能够促进我国的文学与文化的理论研究、批评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