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设造岩矿物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貌、不良地质现象、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地下水概况、地下水运动规律、桥涵水文等九个项目并附课间实训指导书,每个项目按照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递进的层序,分若干教学任务。力争理论简明易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材集理论内容和实践指导与一体。课程数字化资源丰富并融入教材之中。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道桥检测、道桥养护与管理等交通土建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于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从固体地球在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阐明深部探测与深地科学研究的基本内涵、前沿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系统介绍固体地球的深部结构、深部物质、深部过程与深地资源探测研究方面的技术方法体系,探讨深部探测与深地科学研究的原理假说与研究范式创新,同时介绍美国地球透镜计划、拓扑欧洲计划和我国深地探测相关计划取得的成果,展望我国深部探测与深地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深地资源科技发展战略建议。
为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全面反映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驱动力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60 余位专家编写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全书内容分为五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科技支撑,并为满足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需要,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信息。
本书以“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段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范例, 系统论述了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包括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调查、岩土体热响应试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与换热功率计算、热平衡模拟及其开发利用规划、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评价及环境效益分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完整和详实地介绍了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确定理论、计算方法;陆地与海洋拼接部分大地水准面地计算模型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具体以科罗拉多地区、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区域和南海地区为例分别开展了陆地大地水准面、陆海统一大地水准面和海洋大地水准面的建模试验及应用,可为读者提供建立局部地区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模型提供一定参考。
本书以“地理空间数据”为载体,以“地理信息产品”生产流程为主线,内容包括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GIS技术综合应用6个项目。
本书分为10章,简要内 容和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 1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发 展过去、现在和将来,GIS 相关的概念、信息、数据、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 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 。第2章介绍了从现实世界 到地理空间世界的抽象过程 、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类 型、特点等。第3章介绍了 空间实体的概念、类型、特 征、存储以及空间实体的空 间关系,同时介绍了空间参 照系、地图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4章分别介绍了空间数 据库的基本知识和GIS中的 数据结构。第
《大水深复杂地形空间信息高精度监测技术》一书全面系统阐述了高精度大水深复杂地形空间多维信息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内容与技术创新。简述了大水深水陆测绘的基本理论,结合金沙江大型水利工程复杂水库河道持性,叙述了该项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技术方法体系、技术创新与进展,基于实践形成了测深基准场、带状河流坐标转等创新技术,形成了较完整的高精度大水深复杂地形空间多维信息监测技术体系,适用我国大中型水利工程复杂地形的水库河道综合监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已融入日常。北斗卫星虽远在天外,应用却近在身边。为了开阔读者的眼界,本书通过15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共享单车、电子站牌、电子地图、车联网、无人驾驶、物流、日常生活、旅行、多旋翼无人机、天气预报、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服务长者、关爱儿童、摄影等,讲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本书力图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图解化”,用形象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鼓励读者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情景,让读者在了解我国航天
为了展现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让读者读懂航天,激发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本书通过简单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揭开北斗三号的神秘面纱,解读令人骄傲的“中国名片”。本书先从北斗三号的基本内容切入,帮助读者熟悉航天器、轨道高度、参照物、星下点、定位、授时等知识;其次,讲解北斗三号的构成,包括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再次,通过类比的方式,讲解北斗三号与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相比的不同之处;最后,简要讲解北斗卫星上的原子钟、北斗卫星是如何发射升空的,以及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的相关知识。本书力图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