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从概念提出到引起各方面关注是19972013年10多年间的现象。2013年,《民国文学讨论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汇集了这一次讨论的主要文献,2013年以降,这一学术理念逐步走向深化。本书为第二辑,是第一册文献集之后的史料汇集,保留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学术研究参阅。所谓的代表性原则指的就是不再简单重复前期话题提出者的观点,或者重复前期已经被反复表述的思想主张,有自己独立的见地,也不重复自己其他文章中的观点,受篇幅的限制,共精选论文二十九篇,存目五十五篇,按照持续的探索深入
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古典诗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选择了“象”、“境”、“清”、“法”、“悟”等一系列关键范畴, 及禅与诗、诗与画等重大理论专题, 共十四个, 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这些范畴与命题既是基础性的也是富有活力的。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用现代意识梳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 在理论的历史展开中, 把握其发生、发展、转变的逻辑进程, 将理论问题历史化。
本书立足于问题意识,以西方艺术史上的代表性艺术家和经典艺术现象为线索进行章节建构。本书每一章聚焦一个艺术家或一种艺术现象,试图基于古典到当下的西方艺术史实践来探讨图像的叙事建构及其话语隐喻本书关注三个关键词:图像表征、叙事建构、话语隐喻。图像表征是现象层面的考察,也是本书的个案支撑。叙事建构是现象的深层学理剖析。话语隐喻研究图像叙事背后的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话语。本书引入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和艺术跨媒介性视角,从社会理论、美学、文化、哲学和艺术等学科相融合的角度对研究对象展开探讨,
宫廷文化贯穿于唐五代词的发展始终,对词体发生史的建构有重要意义。本书从词的起源问题切入,以唐五代不同发展阶段为横断面,探讨宫廷文化与唐五代词的发展演变关系,具体论述了五个问题:隋代初唐的宫廷文化与词体发生的准备、盛唐的宫廷文化促进词体的形成、中唐的宫廷文化使词体呈现过渡性特征、晚唐西蜀的宫廷文化奠定了词体的基本范式、南唐的宫廷文化促成了五代词的兴盛。唐五代词以宫廷文化为主要题材,具有鲜明的宫廷文化属性。反之,宫廷文化不仅催生了词体,还有力地促进了唐五代词的发展定型与繁荣,进而迎来宋词的大盛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从事近百年女性词史学术方向的主要成果,书写了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百余年的女性词史历程,是学界首BU全景式展现此时段文学生态的著作。
近百年女性词史从时序上看,是以李清照为开山的千年女性词史的衍绎承传,而在天将间气付闺房的时代风会中,获得了间世迁变之灵气的女性词的体量与分量,足以同此前的千年分庭抗礼,甚或驾而上之。百年中,诞生了吕碧城、沈祖棻、陈小翠、周鍊霞、丁宁等英卓的女词人。她们以佳词丽句秀出闺阃,不仅足与同世男性词人相抗轶,壮百年词业声色;更能上摩前贤之
安谅,知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是个大美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区域。本书为安谅创作的新疆自然与人文主题的纪实散文的精选集。具有作家和援疆干部双重身份的作者安谅,在新疆工作多年,走遍新疆各地,在天山南北与戈壁沙漠,激情驰骋,挚情投入,深情歌吟,将新疆鬼斧神工般的奇景和自然瑰宝的山水,诗意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安谅有关新疆的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作品发表多年来,广受读者青睐,作品广为转载和传诵,有许多读者是读着这些美文,去寻游新疆大地的。这部美文精选,除了不少获奖名篇外,更多的是注重
一本插画版的故事书,包含8个推理破案故事,解密逻辑思维。 第1个故事是暴风雪山庄谋杀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结构高度一致,都是侦破密室杀人,没有外来人员的封闭空间,如何进行推理,如何逻辑自洽。 第2个故事是商业街上的抢劫案,一个监守自盗的故事,非常考验侦探的逻辑推理能力,从细节的不同常理之处发现真相。 第3个故事是“包夜”的人,一个需要联想生活常识,没有探案线索的随机杀人案。 第4个故事是雨夜杀人魔,连环杀人案中案,真凶不止一个,如何发现真相,找到逻辑密码。 第5个故事是刺杀,带一点
此书取材于作者2008年至2019年,这十几年间在太平洋地区的旅行以及作为一名救援人员参与该地区救灾工作时的个人经历。这本书中的故事涵盖了该地区的11个国家,书写的内容范围异常广泛,从新喀里多尼亚起义到汤加海啸都有涉及,既探讨了太平洋地区种族、殖民、气候变化、核试验、抵抗运动、文化保护等宏观性议题,也论及了城市生活,乃至当地美味和黄昏冲浪等较为个性化的微观体验。作者认为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岛屿虽然是一个在经济、环境及战略发展等方面需要外部引领的地区,但更应当从无数岛民权益的视角,展示这个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结项等级为优秀。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 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本书结合具体的科幻文学作品, 分析了科幻的文本基础、未来要素、当代意识、书写形式以及具体的结构方式。具体的科幻乌托邦具有一种基于希望的想象辩证法, 它所指向的是一种未知的东西, 超出我们过于熟悉的日常经验之物, 从而出人意料地变成了对于我们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展望。
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了无数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本次新版,作者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