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有关论述为依据,以历史研究为基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体,着眼全面性、思想性、现实性、知识性、可读性要求,对五大发展理念作出较为详尽、深入、准确的解读。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发展理念分析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了新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第四部分是第八章到十二章分析了从五个角度深度分析新发展理念。第五部分是第十三章,分析了完整、准确、全面贯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之际,作为治本之策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建设也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在大力推进中。为此,本书根据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国际上公认的四种预防腐败利器,即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政府公开透明制度、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和吹哨人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并与我国相关制度框架和运行进行细致比较,在文明互鉴的大视域下考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可行的完善我国相应制度的对策建议。
《北京国际形象与对外文化传播》以短视频传播、冬奥会和北京城市形象为切入点,展开案例研究。主要围绕连续三届的“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视角,阐述北京在国际形象塑造、对外传播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书中既有在华外国友人的他者之见,又有国内学者的反思和比较,对提升北京乃至我国国际形象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既可为北京城市形象传播、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也适合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从业者借鉴学习,同时,对于聚焦北京国际形象与对外文
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政治认同为理论分析视角,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治认同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认同保障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为从政治认同维度实现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跨域合作治理中府际关系的理论构建,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跨域合作治理机制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来分析制约政府纵向协作和横向协作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二是对我国跨域合作治理中的府际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跨域合作治理机制的特征及趋势,从三个层面对我国跨域合作治理机制中的府际关系进行剖析,提出了纵向嵌入式机制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府际关系的特征,构建了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的分析框架。三是从城市群治理、流域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区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既遵循了现代国家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式的特征。本书从理论、社会、行政、财政、政党、法治、民族、历史以及比较等视角探寻“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从历史进程和现实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基础理论;从经典理论、传统社会形态、现代社会的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社会路径;从西欧经验和理论、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现代行政体制及其运行等方面探讨行政体制建设与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关系;从文献与理论、财税体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讨财政与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政务公开的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与实效发挥。2022年,围绕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对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工作进步明显。各级政府继续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信息公开,重视利用政务公开助推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政务公开平台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掌握人口、征调赋役、管控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以唐代两税法承认客籍为标志,中国古代户籍的著录对象、编制原则乃至管理系统都发生了划阶段的重大变化。本书综合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融通简牍学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在全面系统整理战国至唐代中期户籍文书的基础上,以专题形式对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化及其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进行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并从简纸更替这一全新视角揭示中古时期伴随着书写材料的改变,国家行政制度和社会控制方式相应发生的重大变化。
《门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制度》为著名历史学家祝总斌教授的学术论文集,收录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重要论著十余篇,论题集中于门阀政治的缘起、发展、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现象。书中对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的分析,对都督中外诸军事制度的考辨,对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晋律之特点的阐发,对晋律儒家化倾向的论述等,既有宏观上的分析,又有微观上的考证,篇篇都包含着独到见解。外编所附《我与中国古代史》,讲述自己如何走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之路,对青年学子有重要的启发
本书以机构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作为研究主题,以社会保障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机构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进行剖析。通过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现行制度下政府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制度设计责任、服务生产责任、财政供给责任、监督管理责任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履责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要通过明确机构养老服务属性差异、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增强政府的财政供给、健全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