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方面展现晚明文人独特的日常生活审美趣尚、晚明文人理想的生活范型以及晚明社会多元复杂的文化景观,揭示晚明文人生活美学的审美精神与人文意蕴;另一方面则充分挖掘、激活和利用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学资源,使其参与和介入当今全球生活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人的审美化生存实践,发挥其应有的理论潜力和实践效能,努力实现生活美学研究的中与西、古与今的积极对话。同时,本书着力打破以往生活美学研究中常见的依照衣、食、住、行、用、赏、游等方面来作探讨的平行并列式研究,而是对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学进行从历史阐释到理论建构再到实
本书为著名谍战小说作家、人民文学奖得主海飞的中短篇小说自选集的第二本, 是现实题材为主, 写的是当下老百姓的生活。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上发表过, 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多种选刊及各类年度精选本选用。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充沛的感情,表达对生命的思索、对自然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旺盛的生命力。作品善于在意象的铺展中抒发情感,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英俊帅气的年轻警察白松,从公安大学毕业后,进入天河市九河桥派出所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的白松遭遇了一起起离奇案件:出租楼内,男人离奇窒息死亡,仇家纷纷被排除嫌疑,而一根绳子道出端倪……
公园河岸边惊现被切割整齐的女尸,不会有人想到,女尸案的背后竟是一连串的阴谋,看客只是play的一环……
凭借高超的刑侦技能,真相在白松与同事的抽丝剥茧中层层展开。案中案,局中局,曲折离奇却又理所当然。要记得每一个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将自己近年来研究的心理学成果以及在生活历练中建立起来的丰满的个人内心世界,转化为笔触轻松的散文,生发出对心理、情感、人生的感悟。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充满了生活哲理,引人深思。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品类》《认识你自己》《关键是你做了没有》《打开你的心门》《粗糙和混沌》等。
本书分为“序言”“创作谈”“访谈”“采风随笔”四辑,有为各类作品撰写的序言,精准点评作品内容;有对自己创作思想的剖析、创作历程的回溯:有接受各类媒体访谈的内容,展现自身创作情况;有对采风过程中所见所感的真实记录,共计约八十篇。书稿中收录的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创作轨迹、写作感悟,对一些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看法和评价,以及作者采风中的所见所感,折射出作者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呈现出全面、立体、真实的作家创作状态。
本书是著名古代文学专家程千帆、沈祖棻所著, 经改编后、面向青少年的古诗词读物, 包括《程千帆唐诗课》《沈祖棻宋词课》两册。两大名家精心选编、评点、赏读一百首唐诗、五十首宋词名作, 教给孩子还原传统的诗词学习法, 用心精讲解析, 带领青少年读者真正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 感受文学之美。本书回归古诗词学习“圈点评讲”的传统, 在一圈一评中读懂古典诗词。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出生于华侨家族,在上辑中收录描写华侨家族侧影的文章,展现先辈们为生计而离乡背井,远赴海外,艰难创业,以及华侨家庭饱受聚合离散、悲喜酸辛之苦的历史;在下辑中收录写家族迁居厦门后的生活,以及与华侨文化相关往事的文章。作者由追溯自家过番史而放眼闽南地区过番史,并且展现华侨对于祖国的赤子情怀。此外,作者在书中不仅慨叹华侨家庭的兴衰聚散,而且着力表现以母亲为代表的侨乡女人的坚强和柔弱,字里行间情感浓烈。
本书是一部以探险为主线的游记。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以时间为脉络,记述了作者的五次西藏及川西高原徒步和雪山攀登的故事。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不仅记录了旅途中的美景,也记录了探险途中形形色色的攀登者。全书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高原美景和生动有趣的细节。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除却故事描述外,作者对探险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也作了较深刻的思考。是与同行友人相处的感动和欢喜,也是于登山徒行中遇自然美景的激动与欣喜。
本书是琳达·科林斯在其女儿去世后写的散文随笔。2014年4月14日的早上, 琳达如往常一样走进女儿维多利亚的房间, 叫女儿上学, 却发现维多利亚的房间空空如也。接着, 小区保安莫汉出现在她家门口, 向她传达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维多利亚在小区附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书从一个家庭遭受的巨大悲痛和损失出发, 探问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学业压力。这是一位母亲极为赤裸的内心坦诚, 一本打破沉默的书, 一本整个社会都无法回避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