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飘过盐河》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 反映苏北涟水地区在“皖南事变”后, 共产党人朱慕萍、朱一苇、王伯谦、王观涛、韩品正等县区干部面对日伪顽匪的疯狂进攻, 依靠群众, 组建民兵联防队、反伪化、反“扫荡”和瓦解敌军, 与日伪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揭露了占领盐河岸边据点的伪匪王培坤、刘国泰等民族败类投靠日寇, 为虎作伥, 祸害乡里的滔天罪行。记录了百姓饱经的苦难历程, 激情地颂扬为国捐躯的英雄, 文本穿插的民谣, 充分表达人民的情感, 赋予抗战必胜的人间正道。
在这次风暴中, 每一位孩子都是亲历者。读读自己亲历的故事, 读读我们中国英雄、中国力量的故事, 铭记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 孩子们将会对抗疫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将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朝阳力量。本书采用文字配插图的形式, 从抗疫先进人物中选取典型代表, 组成20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抗疫故事, 进行文学创作。全书通过“患难与共的担当、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守望相助的感动”四大主题讲述了真实的“平凡铸就伟大, 每个人都了不起”的故事, 惊心动魄, 感人至深
这是一套意义深远、开启全新世代的书;这是一张飞向少年元宇宙星辰大海深处的文学星舰的船票,对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少年的终极命运,充满了最真挚的关切与愿景。本书洋溢着现实主义的热情、表达出对未来的热情关注,并将科学精神与少年心气相互叠加,激荡人心、改变未来,创造未来的时代降临了。当万物互联,网络无处不在,当电子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我们的少年能应对变幻莫测风云激荡的世界吗?能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纵横四海吗?面对未知,面对亲情与友谊,面对自我与生命,这群少年们已做好了准备。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西诗汉译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本书从诗学的角度对西方诗歌的汉译展开了批评性研究,重新审视和梳理这段历史,尤其是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探讨了西诗汉译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关系,展示诗歌翻译范式的更迭与方法的进步,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诗学问题及其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影响,提出改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理论上的探索验证于实践,旨在提出更符合诗学理念的诗歌翻译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西诗汉译的翻译诗学。
小说复现了江南小镇的一条老街,街上的住户们大多靠开小店维持生计,多数又是作坊式的自产自销,收入仅够温饱。百姓们虽然生活清贫,但仍有丰富的文娱生活,不乏生活情趣,除了描写中小商贩的生活之外,也描写了底层知识分子不甘平庸、向往新生活的奋斗精神和行动,给人以感动和鼓舞。
本书是一部诗集,由著名作家雷平阳、李少君主编,分为组章推荐评论季度观察等小辑,精选2022年度第一季度发表在全国知名文学刊物和作品集中的诗文,如《诗刊》《芙蓉》《作家》《十月》等。本书收录了凌越、余笑忠、宋琳、臧棣、蔡天新、张二棍、李郁葱等人的诗作以及郑敏、李章斌、柏桦等人的诗论,以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相互印证的方式,展示着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多种尝试与可能。本书不是同仁间的精神高地,亦不是某几个写作流派的舞台,它的趣旨在于广泛地观察和展现未来汉语新诗写作的一切炫目景致,提振诗歌的风雅与风骨。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 跨度很大, 从明永乐年间定鼎北京的《奠都》、疏浚大运河的《运河, 运河》到当代普通中国人对中华古文化以生命为代价保护的《龙骨魂》, 再到当下抗击疫情的《社区主任》、创建文明城区的《意外》等。不难看出, 贯穿小说集主线的就是充满着价值引导力和精神推动力的民族振兴和爱国主义的大德和高行。作者以深厚的情怀和礼敬之心, 努力把美的价值注入到美的艺术中,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娓娓道来中, 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历史和现代人物, 他们以叱咤风云的雄姿、以担当作为的品格、以凡人琐
本书主要讲述了“灵水乡”桃花、喜梅姐妹分别嫁入“柿树坪村”因铜矿而产生长期纠葛的唐、何两家。桃花作为唐家儿媳一方面坚守本分,操持家事,逐渐从青涩懵懂的儿媳成长为老成持重的家长;另一方面在唐、何两家尔虞我诈、势如水火的局面下,努力维系与喜梅的姐妹亲情,并处处以善意化解两家矛盾,最终成全养女唐铜草和矿大毕业返乡支援家乡建设的何家青年何青云的爱情,从而消除了唐、何两家持续几代的积怨。
这是一部晚明南方士人的风雅生活史。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通过大量趣味横生的史料和笔记小说,上下勾连、左右牵扯了三十余位命运各异的晚明奇人,他们寄精神于器物,融风雅于日常,从一幅画、一方墨、一盏茶、一炉香中获得生命的滋养,展现了中国古人极致的审美情趣和生命追求。书中所写的虽是古代的人和事,却能抚慰当下人们的迷茫和焦虑,丰富和安定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把生活过得自由、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