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推理小说。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伦敦。艾布斯是轰动全城的"摩天轮谋杀案"的辩方律师。一名银行经理在摩天轮客舱内中枪身亡,与他共处一室的妻子成为唯一嫌疑人。不久之后,在魔术师"保利尼教授"的回归表演中,本应变出"活动盔甲"的板条箱却变出一具尸体。演出中止后,保利尼被枪杀于门窗紧锁的化妆间内;艾布斯不仅与死者共处一室,手上还用强力胶粘着手枪。艾布斯这才发现,自己被当作凶手的这起谋杀案与"摩天轮谋杀案"有太多相似之处……
《王小波的遗产》是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断续写于1995年至2022年。1995年她在一家报社实习,初识王小波,写下第一篇短专访《真理本身也许就很有趣》。《海绵记》写于2022年4月,是她人到中年时预防遗忘的细节记忆与片段反思。中间各篇,写于不同的年份,显现对王小波不同程度的理解。总成一书,以纪念王小波给中国文学带来的解放性的笑声,以表达作者对他文学遗产的感激之情。
《必须冒犯观众》是一本批评随笔集,收入了李静在19972022年间一些关于文学、戏剧、影像、泛文化现象的散漫议论和她自己的戏剧创作谈。它们是一个写作者的一己偏见,源于持续不断的执拗注视。这种偏见不是建立在广博丰富的知识参照系之上,而是建立在自我探究的价值选择之上;这种注视亦不是发乎学理的冷静旁观,而是自我投入的主观凝视。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全集》以1938年第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参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鲁迅散文诗歌全编》等其他版本,完整收录了鲁迅的全部散文作品,包含《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及其他散文名篇如《秋夜》《论雷峰塔的倒掉》等。特别收录鲁迅藏木刻版画多张、珍贵高清鲁迅手稿多幅,鲁迅及家人、友人照片多张。书后还收录了鲁迅好友许寿裳作的《鲁迅先生年谱》,比市场上其他鲁迅散文作品集更完整和更有体系,更具典藏价值。全书文字校订,尊重原作,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
本书为最美北京系列第三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最美大运河征文活动优秀散文作品。此项活动由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光明日报出版社和网时读书会联合举办。最美大运河征文活动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为主题,以原创散文为表现形式,作者们写別人所未写,全方位、深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展示了北京大运河的发展由来、时代变迁、历史作用、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发生在大运河之上,尤其是与作者有着紧密联系的个性故事。不仅写出了盘桓在大地之上物质的大运河,更写出了流淌在作者情感深处和精神世界中的大运河。可以说
一个十岁女孩独自穿越德军封锁线, 给码头上的舅舅送“午饭”, 而这顿“午饭”,将决定她的好朋友、犹太女孩艾伦一家的命运。 这是发生在1943年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故事。丹麦投降后,德军士兵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路口,孩子们在物资短缺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但女孩安娜玛丽目睹了身边的人们——爸爸、妈妈、舅舅、姐姐、彼得……如何在贫乏中保持尊严,如何勇敢地保护珍爱的人。安娜玛丽不是一个勇敢的女孩,而现在,为了她的好朋友、为了更多人,她必须勇敢一次。 这个故事改编自二战中一桩伟大但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冰冷的冰箱里,住着一群温暖的食物,是他们带来了家的味道。冰冷的冰箱里住着一群热心肠、真性情的食物,他们就是冰箱家族。跟随冰箱家族漫游奇异的美食王国,拯救融化的冰淇淋,做出香喷喷的大比萨,和食物怪斗智斗勇……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体验尽在小小的冰箱世界里,快来和冰箱家族做朋友,一起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巧克力蛋,快跑》 炎炎夏日,小松一家带着冰柜来到海边。海鸥叼走了冰柜上的巧克力蛋,将它带回自己的巢穴,巧克力蛋好害怕啊,它的逃
风景是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本书将其作品置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中,分析《欢乐之家》(1905)、《伊坦·弗洛美》(1911)、《国家风俗》(1913)、《夏天》(1917)、《哈德逊河村舍》(1929)和《神来了》(1932)六部小说中关于新英格兰风景的描绘。本书运用文学与文化地理学的跨学科方法,依托风景理论阐释华顿对纽约城市、新英格兰乡村和哈德逊河谷风景的描写,揭示出其
本书《我来送你一件礼物吧》为“好馋好馋的小鳄鱼”系列的最新续作。 这天,小猪把自家地里新摘的蔬菜送给了小鳄鱼。小鳄鱼道谢后,小猪摆了个帅气的造型,表示不用客气。小鳄鱼也想像小猪一样,帅气地跟别人说不用客气。于是,为了能让小猪感谢自己,小鳄鱼决定将小猪送给自己的新鲜蔬菜做成美味的蔬菜三明治,作为礼物送给小猪。小鳄鱼将三明治送到小猪家的路上,实在是馋得受不了,在一翻思想斗争之后,小鳄鱼决定偷偷尝一口美味的蔬菜三明治。然而,就在这时,小鳄鱼听到了小猪求助的呼喊……
一位前《纽约客》编辑在失去挚爱的哥哥后,来到心中最美的地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一名保安,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 在这10年里,他体会了一天站12小时的艰辛,也和形形色色的人互动,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安静地长久地面对大师们的绘画,雕像,以及古老文明留下的珍宝。这本回忆录记载了他在艺术的陪伴下穿越悲恸的10年,他把这10年间做保安发生的种种趣事、自己对艺术品的品评与感悟,以及被艺术滋养和慰藉的经历融为一体,写成了这本充满美与疗愈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