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园林为主的散文作品。作者观察园林生活描写了园林里的品种生态以及园林工作带来的视觉震撼,通过作者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优美风景背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园说”,如《从树开始》《石头的心语》等;第二章节“以绿为生”,讲述了一个小人物为主线建设园林的故事,由浅入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休闲、娱乐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搭建背后的人与事。第三章节“草木三叠”,如《比腰粗的乌柏树》《掉了魂的冬青》等;第四章节“千树结”,如《谦谦女贞》《亲若银杏》等;第五章节“循着绿色的脚步”
本书共分四部分: 湘西之恋、湘西情缘、大地风雨、文坛梦忆。主要收录的作品包括: 《向警予之歌》《沧桑贺龙桥》《名将的情怀》《沅有芷兮》《难忘雪峰山》《屈原流放地溆浦》《凤凰, 别样的魅力》《阿拉女人》《王村镇风韵》《美丽的德夯矮寨》等。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近几年的散文随笔。全书由“亲情人间”“故乡风物”“书香盈心”“闲情逸趣”“人物写真”“牧笛短歌”六辑组成,其中有关于乡村故园的依恋、怀念,有关于似水年华的追忆、怅惘,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向往等。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如梦令》《人生七件无憾事》《思若云从龙》《斗虫记》《磨刀霍霍向小鱼》《接受》《说相思》《锻炼》《杭行记》《折枝》《关于爱情的誓言》《小女子二事》《无题》《洗被记》《生命中最大的贵人》等。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书中收录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历的故事及其所思所感。作者从教师的视角,生动展现了小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仅有阅读、思考、写作等学习方法的培养,诚实、节俭、勤勉等生活习惯的养成,更有尊重宝贵生命、树立崇高理想、追求精神富足等完善人格的引导。
“做豆腐是最有趣的事: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馊了是豆汁;搁臭了,还可以做臭豆腐……”写作工坊有时候也如豆腐作坊:故事写得有头有尾,可以做小说;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可以做剧本;故事写残了,可以做散文;故事写没了,只剩下一些情绪,还可以做诗…… 写作工坊是一种源于美国、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作家培养机制。本书作者是工坊式写作的先驱者,在多年教学研究基础之上,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与训练模式,对虚构、非虚构故事创作以及影视编剧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工坊式写作课堂
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编十五章。编和第二编是作品新论,分别以莫言的不同文本细读入手,分别从故乡、童年、战争以及母性、责任、人生如戏、劳动美学等几个方面展开;第三部分以莫言及当代作家作品中凸显出的大悲悯、拷问灵魂诸命题,以及作家面对伟大变革时代所自觉意识到的时代感,进行了深度的探讨;第四部分讨论莫言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的传承关系的,分别以鲁迅和司马迁为个案,借此也讨论了莫言的话剧剧本创作;后一部分对莫言研究的历史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也对莫言研究现状进行考察和批评,并且提出莫言研究的若干新界面新
《大华》是一部纺织工业题材长篇历史小说。故事通过纱厂童工李三命的视角,审视八十年前的西安,用故事串接起西安城市的历史大事件,再现了长安大华纺织厂的辉煌发展与曲折历程,展现了国难之中民族企业顽强生存的艰辛与执着。这是一本可以引领年轻群体重新认识西安风骨,重新寻找西安印记,重新感受西安温度的情怀之作。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18岁时嫁到大桃花村的女人的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生经历。她的一生都在追求所向往的所应该有的生活,然而在她的人生中却遭遇了年轻时丧夫、丧母,莫名的火灾,以及被人欺侮,遭亲人嫌弃的种种不幸和变故,即便世道艰难,她仍然不屈不挠、初心不改。在希望渺茫之时,是包产到户解放了她,是其后的城镇化大潮成就了她。她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农村人命运的改变。大桃花村消失了,而她的心似乎还留在那消失的土地上。在磨难中,她身上体现的是生命的淳朴和灵魂的高尚,且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与诺希的爱情
《烽火西路》全景式展现了一九三三年前后,四川南充地区我地下党领导人民与反动政府及恶势力斗争跌宕起伏的恢宏篇章。 全书以七宝寺为革命风暴中心,反映了罗天照、何先昭、赵全英等为代表的中共川北支部以及西区武工队等革命力量冒着危险,在敌众我寡白色恐怖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指示,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热潮,遭受了敌人疯狂的反扑和一次又一次“清剿”…… 在党的统一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地下党组织西区武工队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牵制了腐朽没落、顽固的反动力量,有效策应并